冠状动脉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运动平板试验概要介绍 [复制链接]

1#

1、概述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

年,Einthoven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

(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

(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

(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

(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

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

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年龄、-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最大心率(第7版诊断学)粗略计算法为-年龄数,次极量为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例如55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55=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x85%=次/分钟。

2.2运动试验的机理

最大氧耗量(VO2max)

最大运动能力取决于最大氧耗量。最大氧耗量是氧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的结果。包括呼吸功能、血液携氧能力、周围组织摄氧能力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泵血功能。当这些因素发挥到最大限度时所能提供的氧为最大氧耗量。当呼吸功能正常、无贫血、周围组织摄取氧能力无障碍时,最大氧耗量反应心血管功能:VO2max=心率*心搏量*动静脉血氧差。因此,最大氧耗量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心率*心搏量),因动静脉血氧差相对不变,最大氧耗量正常应大于20ml/min/kg,小于该值提示心功能下降。最大氧耗量主要与年龄、性别、运动习惯及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关。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最大氧耗量的大小。

代当量(MET)

由于运动量大小和氧耗量成平行关系,所以氧耗量可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位。仰卧休息时,每分钟每公斤氧耗的毫升数(ml/min/kg)在不同的个体是相同的,为3.5ml/min/kg,称为1个代当量(1MET)。METs医学文献中普遍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位,尤其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静息状态下氧耗量为1MET。小于65岁的人如果代当量不超过5MET表明预后较差,即使运动试验结果正常。如果运动代当量超过13个METs,表明预后良好。

心率反应

心率随运动量增大而增大是保证氧供应的主要因素,称为心脏的变时性储备,运动量可从心率推算。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身体条件、健康状态、血容量以及环境影响,其中年龄和健康条件影响最大,每增加10岁心率降低5~7次/min.

血压反应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收缩压成比例上升。在前后负荷不变的前提下,收缩压反应心肌收缩力,称为心肌收缩力储备。收缩压增加的幅度如果以耗氧量(MET)为单位,正常人平均1.0KPa/MET,如1.6KPa/MET为高血压反应,低于0.KPa/MET为低血压反应。正常人极量运动试验,收缩压平均增加8.8KPa,舒压一般不增加,如增加超过1.33KPa为高血压反应。

2.3试验前准备:

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审查适应症、禁忌症;

签署知情同意书;

心肺复设备和药物;

试验前禁食2小时以上;

建议停用β-受体阻滞剂48小时;

解释、避免精神紧。

3.适应症:

隐匿性冠心病早期检出

怀疑为心绞痛,但静息心电图正常

不明原因的胸痛鉴别

评价窦房结功能

检出不确定的高血压病

评价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的性质

评价冠心病科治疗、介入及外科治疗的效果

鉴定飞行员、运动员等特殊人员的体力状态

4.禁忌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频繁发作;

静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心脏扩大,有明显心力衰竭者;

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mmHg);

严重瓣膜病、心肌病;

妊娠、贫血、甲亢;

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严重运动障碍。

运动终止-绝对指征

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但收缩压较基础血压水平下降超过10mmHg,并伴随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中、重度心绞痛。

增多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共济失调、眩晕、近似晕厥状态)。

低灌注表现(紫绀或苍白)。

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无法监测心电图或收缩压。

受试者要求终止。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无诊断意义Q波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1.0mm)(非V1或aVR)。

心率对于运动反应不良。

ST段下降≥2mm或抬高≥1mm。

运动引起室传导阻滞。

达到目标心率。

运动终止-相对指征

运动负荷增加而收缩压比基础值下降≥10mmHg,但没有其他的缺血表现

ST段或QRS改变,如ST段过度下移(水平或下斜型下移>2mm)或明显的电轴偏移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室性早搏,连续3个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疲乏、气短、喘憋、腿痉挛或跛行

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室传导延缓,与室性心动过速不易区别

胸痛加重

高血压反应(>/mgHg)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ST-T阳性标准

1、缺血型ST段下降:J点后60ms处ST段水平型、下斜型下降0.10mV以上,原有ST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0mV以上,持续1min以上。

2、ST段弓背状急性抬高0.20mV以上。

3、ST段上斜型下降0.20mV以上,同时avR导联ST段抬高0.10mV以上。

4、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

症状阳性:中重度心绞痛。

收缩压反应:较基础血压降低大于10mmHg伴心肌缺血症状为阳性。心率反应:运动期间心率突然下降,较基础心率下降大于25%。

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速、室颤。

并发症

1.心脏性猝死:0.5%以。

2.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停搏、III度AVB、持续性VT、室颤。

3.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SBP70mmHg伴窦缓、窦停或AVB);高血压脑病。

4.心肌梗死。

5.极度疲劳和肌肉损伤:1%。

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提高运动耐量、减轻ST段下移和心绞痛

程度,可致假阴性结果。

ACEI类药物和钙拮抗剂将增加运动耐量,后者尚延迟缺血性改变时间。洋地黄无论在正常人或冠心病患者均可引起ST段下移,但若下移程度≥2mm并伴QT间期延长则提示心肌缺血。

胺碘酮和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不影响EET结果分析。利尿剂只有在大剂量使用时由于低钾而导致室性早搏及少见的ST段下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