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心脏支架是严重冠心病患者的“救命神器”。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这个可吸收支架植入后2~3年内会被人体组织吸收,保留血管自然通畅状态。据了解,这项医院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生物可吸收支架示意图
医院方面介绍,患者徐先生因心绞痛前来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回旋支中段严重狭窄,需植入支架解除狭窄病变,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梗、猝死等风险。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贾珠银考虑到患者为中年男性,若使用传统药物涂层金属支架,支架将永久留存体内,并可能带来远期临床事件风险,限制了患者以后做高磁场磁共振等检查。经介入团队反复商议,建议患者使用生物可吸收支架。
手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完全得到缓解。
记者了解到,植入支架是将心脏狭窄的血管撑开,让其保持通畅的血流,是治疗冠心病特别是血管严重狭窄和闭塞的有效方式。传统的金属支架由于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开通血管的任务,也要和心脏相伴一生。如果不继续控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植入支架的部位还有再次发生堵塞的风险。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天然材料和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构成,植入后在近期既可疏通堵塞血管,恢复血流供应,实现和金属支架一样支撑狭窄血管的功能,又能避免像金属支架永久存留体内带来的远期安全风险。降解后可完全消失,无支架异物留存于血管,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可以恢复到自然状态,从而实现“血管再造”。
相比传统金属支架的植入,可吸收支架植入对手术医生会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个操作流程也更为规范,辅助血管内超声检查,达到血管内精准治疗。
温都记者王春霞
编辑孙立彭
校对徐卉
版式邵海若
审核李跃
监制陈博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