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杀菌科普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
消毒种类:1、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
2、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疫区、医院)。
3、也可按照消毒水平的高低,分为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与低水平消毒。
消毒的意义
/p>
消毒是切断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消毒与灭菌起到阻断感染途径的作用。预防免疫低下病人受外源性感,,如层流通风技术。在控制外源性感染方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院环境的消毒等。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最常用的可以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大类(生物除外)。
l物理消毒法:湿热消毒和灭菌、煮沸、压力蒸灭菌下排式预真空(脉动)干热消毒和灭菌烧灼和焚烧、干烤、红外线、紫外线、微波、电离辐射。
l化学消毒与灭菌。
常用化学消毒剂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纳、二氧化氯、含氯清洗消毒剂。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氧化电位水。
3.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
4.酚类消毒剂:如苯酚、煤酚皂溶液(来苏尔)、对氯间二甲苯酚。
5.烷基化气体消毒剂: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化甲烷、乙型丙内脂。
6.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邻苯二甲醛。
7.含碘消毒剂:如碘及碘制剂、碘伏消毒剂。
8.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臭铵、度米酚、消毒净、双长链季铵监类。
9.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洗必泰)、聚六亚甲基胍及其衍生物。
10.其他消毒剂:如生物消毒剂、高锰酸钾、植物、药物消毒剂、复配消毒剂。
消毒剂配制:
1、5%含氯消毒液,稀释倍数25--50倍。配成--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60%)消毒片:mg/l,注意加药后要溶解。配制完成后必须作试纸测定。75%乙醇必须使用医用乙醇,容易挥发要及时更换。
2、消毒药物配制时,如果没有量器也可采用估计方法。可以这样估计:一杯水约毫升,一面盆水约0毫升,一桶水约0毫升,一痰盂水约到毫升,一调羹消毒剂约相当于10克固体粉末或10毫升液体,如需配制1万毫升0.5%过氧乙酸,即可在1桶水中加入5调羹过氧乙酸原液而成。
消毒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戴帽子→穿防护服→戴口罩→戴上防护眼镜→穿上鞋套或胶鞋→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新冠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
l热∶56℃,30min灭活、紫外线敏感
l化学消毒剂∶对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均敏感,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亦可有效灭活病毒。
l氯己定(俗称洗必泰)不能灭活病毒。
更多虫害知识,消毒杀虫技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