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伴随而来的慢性疾病随之增加,对人民的健康威胁也日益增加。其中高血压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应该是基层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日常工作。如何治疗及帮助患者控制好血压,是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就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谈谈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期望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血压病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分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二者诊断不同,治疗更不相同。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降压外,主要是积极寻找引起高血压的原发疾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继发性高血压也随之缓解。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群找不到原因的综合症。治疗上以服用降压药为主。本文主要以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治疗,谈谈其合理应用。
一、降压药应用原则
1.有效,不管哪一类降压药物应用后,一定要达到降压目标值。达到了目标值,就说明降压有效。
2.副作用小,任何降压药物都有相应的副作用,但是否在每一个病人身上发生,因人而异。对于个体来说,尽量选用对自己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
3.价格适宜,降压药物应用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长期应用降压药物对药品价格比较敏感。过高的价格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进而加重精神压力,影响降压效果。因此,在降压药物选用时,应选用价格适宜的降压药,易于患者接受。
4.给药方便,一般选择一日给药一次的药品,便于患者服用,以免遗漏。即使是短效降压药物,随着剂型改进,也通过改变剂型而变成中、长效降压药物。
二、降压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降压药物按作用特点分五大类
1、利尿剂
作为基础降压药物,尽管应用历史较长,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应用特点:
1)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2)根据有无伴随疾病决定是否应用氢氯噻嗪,有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一般不宜应用氢氯噻嗪;伴有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者也不宜应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否则加重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μmol/L者也不宜应用。
3)在高血压急症时,宜用短效利尿剂如速尿。高血压因往往终身治疗,常用长效利尿剂如吲达帕胺,副作用较少。氢氯噻嗪与钙拮抗剂或ACEI合用,可用小量,6.25~12.5mg/日。螺内酯(安体舒通)常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氨苯蝶啶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
4)其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因此,在应用时剂量宜小。
5)病人不可过度限钠,也不可高钠摄入,一般中度限钠,每天5-6克即可。
6)适量补钾,每天1~3克,或合并使用保钾利尿剂。鼓励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及水果,如芹菜,香蕉,桔汁等。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病长期治疗,利尿剂历经40余年的考验,目前仍被作为一线用药。但治疗中,应选择合适的病人,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氢氯噻嗪应用6.25~12.5mg/日,可观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补钾。
2、钙离子拮抗剂
钙通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主要是用于高血压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病既可降收缩压,也可降舒张压。
2)心绞痛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担。从而减少心肌氧耗,保护心肌。
3)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氧耗,增加心率。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治疗作用。
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嗪等可预防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
5)其他钙通道阻滞药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可改善大多数雷诺病患者的症状。还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
1)水肿,多表现在胫前、踝关节处水肿。
2)心率增快。
3)牙龈增生。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主要的降压机制涉及降低心排血量,改善压力感受器的血压调整节功能,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还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而预防儿茶酚胺的心脏*性作用。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初始和长期应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无并发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合并下列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应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如焦虑、紧张等精神压力增加,围手术期高血压,高循环动力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推荐应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β1受体选择性较高,或兼有α受体阻滞扩血管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这些药物对代谢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可较安全地用于伴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是目前推荐的降压药物联合方案之一,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适合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
1)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当心率低于50次/分时,应考虑更换药,并作相应处理。
2)诱发心力衰竭或心功能恶化,因此在严重心衰患者亦慎用。
3)诱发支气管哮喘,在高血压病伴有支气管哮喘应禁用
4)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I生成血管紧张素II,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
适用症
1)高血压,ACEI对高血压的疗效好,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用ACEI即可控制血压,单用效果不好时,合用利尿药可增强疗效。肾血管性高血压因其肾素水平高,因此用ACEI治疗特别有效。对伴有心衰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为首选药。
2)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肌梗死,ACEI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延长寿命,其效果优于其他血管舒张药和强心药。ACEI能降低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的病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器官灌流。
3)糖尿病性肾病和其他肾病,因肾小球囊内压升高可导致肾小球与肾功能损伤,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肾脏病变。ACEI对1型和2型糖尿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能改善或阻止肾功能的恶化。除多囊肾外,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如高血压、肾小球肾病、间质性肾炎等也有一定疗效,且能减轻蛋白尿。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偶见头痛、眩晕、疲乏、恶心、脱发,性功能减退、淤胆性*疸、急性胰腺炎、肌内痛性挛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为一类高血压治疗药物。通过阻断AngⅡ效应降低血压。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临床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肾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常用于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
沙坦类共同优点,第一个优点;所有的沙坦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好,所谓耐受性,就是病人吃了没有特别的副作用,病人容易接受,这就是说,能够坚持服用,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病人的依从性好,病人听从医生的建议,依从医嘱好。这个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需要长期服用的疾病非常重要。如果一个药,疗效很好,但是就是病人吃了不舒服,不愿意吃,坚持不了多久,那也会影响远期疗效。沙坦类药物可以说是所有降压药物中耐受性最好的了。它没有普利类常有的干咳,没有地平类常有的双下肢水肿,心跳加快等副作用。也不像利尿剂那样会引起病人尿频,血电解质紊乱,更不会像倍他乐克会引起病人心跳慢,乏力等。第二个优点就是沙坦类药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有一些不依赖于降压作用的作用,例如对于糖尿病肾病,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对于有房颤倾向的病人,有研究认为沙坦类对于预防房颤有好处。在年更新的欧洲高血压诊疗指南中,沙坦类的适应症得到了拓展,除了普通的高血压,还推荐在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糖尿病、预防房颤复发等方面使用。
除上述五大类降压药物外,还有临床上应用较少的降压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等,目前较少应用。本文就不一、一列出。上述五大类降压药物多临床应用,希望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医院徐进学
来源:红杏e生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就到文章底部点个鼓励下红妹吧
?投稿邮箱:hxbjbjc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