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物基因组学一遵医嘱用药为何还会出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6/5333177.html

神州医疗生物信息分析团队定位于为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医院等机构提供基因大数据临床分析与自动化注释解读,由此搭建组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以本地化临床组学实时循证注释、解读知识库iCMDB?(individualClinicalMedicineDatabase)为基础,专注肿瘤、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研究,依托药物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Clair?,提供个体化精准用药整体解决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系列内容,本期主题为氯吡格雷的药物基因检测。

年9月,进口原研药氯吡格雷(波立维)出现“断崖式”降价,中标价格为17.85元,与原来售价相比,降低了大约90元。根据国家医保*策,以二级医疗报销比例计算,降价后的氯吡格雷实际需要患者自付费用不到5毛钱/片。虽然价格便宜了不少,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就不需要像之前那么谨慎了呢?

1氯吡格雷重要药理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经典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防止缺血性事件再发,临床常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冠心病(CAD)、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支架(PCI)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但临床上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却因人而异,即使遵医嘱服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如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支架血栓等)。这是什么原因呢?临床上称为氯吡格雷抵抗,不同个体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原因,目前与氯吡格雷药效相关的基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包括CYP2C19、PON1、ABCB1。

2氯吡格雷的代谢路径

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体外无活性,口服经小肠细胞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转运入肝脏,经肝药酶代谢转变为中间产物,再经二次代谢后生成活性代硫醇衍生物,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图1.氯吡格雷的代谢路径

参与氯吡格雷药效学过程的代谢酶和转运体有很多,大家对其中最重要的代谢酶CYP2C19比较熟悉。携带无功能等位基因(CYP2C19*2、*3)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体内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降低,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将明显增加;CYP2C19*17突变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浓度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增加,出血风险高,需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