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女性不要局限于心碎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年轻女性不要局限于心碎综合征。

一位25岁女性,因典型心绞痛一天入院。

高血压病史一年。查体,患者有窦性心动过速,血压正常,所有的外周脉搏都可触及,没有动脉杂音。其余心血管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病前没有任何急性发热病史。血清肌钙蛋白I为11.02ng/mL(正常值0.10ng/mL),NT-proBNP为pg/mL(正常值pg/mL)。12导联心电图如图1所示。

图1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所有导联弥漫性ST段抬高,aVR导联ST段压低。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功能不全伴心尖部运动障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轻度斑块,其余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排除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我们进行了OCT检查,当推进左前降支和对角动脉的导丝时,出现冠状动脉痉挛,伴有胸部不适和ST-T改变,并自发消失(图2)。

图2

OTC未发现任何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斑块破裂或侵蚀的证据。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功能不全伴心尖部运动不全(图3)。

图3

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观察到心电图中动态的ST-T改变,提示冠状动脉痉挛发作(图4),发作期间血压正常。心电图某些发现有助于区分冠状动脉痉挛和缺血性心肌梗死。包括R波高度的增加,S波高度的降低或消失,以及T波的峰值或伪正常化。

图4

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心肌水肿,晚期钆轻度增强,左侧肾上腺肿块为可疑嗜铬细胞瘤。血浆和24小时尿甲氧基肾上腺素水平正常。用镓-68-多坦酸放射性核素进行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发现左侧肾上腺肿块表达生长抑素受体,与嗜铬细胞瘤一致(图5)。

图5

我们停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给予α受体拮抗剂。

随后再次加用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改变及左心室功能完全恢复。病人接受了肾上腺切除术组织病理学证实嗜铬细胞瘤。

本病例的临床表现与Takotsubo心肌病或心碎综合征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些症状包括存在明显的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ST段改变,非冠状动脉分布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痉挛倾向,可逆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奇怪是该患者没有身体或情绪压力等易感因素。

嗜铬细胞瘤可出现各种心血管急症,包括应激相关的心肌病。儿茶酚胺过量是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核心。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管痉挛是由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引起的。应激相关心肌病的其他致病机制包括儿茶酚胺引起的钙超载心肌*性、儿茶酚胺相关心肌炎和微血管功能障碍。

出现应激相关心肌病的年轻患者应怀疑与内源性或外源性儿茶酚胺过量相关的临床状态。这些因素包括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可卡因中*、安非他明过量、静脉注射儿茶酚胺或吸入β-激动剂。

在嗜铬细胞瘤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可能很少呈阴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功能成像是有助于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处理不同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其他原因的心力衰竭,故明确诊断很重要。

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小心使用,单用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危象,应在适当的α受体阻滞剂后给予。

文章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