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主讲
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
刘汉楚
-
制作:胡肖
??
新生儿发热令很多新手爸爸妈妈手足无措。宝宝为什么发热、该怎么处理呢?
新生儿肛温超过37.5℃,腋温超过37℃,即为发热。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
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发热
▼
1.环境因素:室温过高、包裹过多过严等,都可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此时新生儿除发热外一般无其他不适。
2.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3~4天,体温可突然升至39℃~40℃以上,宝宝可伴有烦躁不安、啼哭、脸红呼吸快,严重的有口唇干燥、尿少或无尿等。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或因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因素令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牛奶浓度过高也会导致水分丢失。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发热即可缓解。
3.感染引起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感染性疾病等。这种情况除发热外,还应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奶量下降或拒奶、呼吸急促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家长应仔细观察,及时就医。
4.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母亲分娩时接受硬膜外麻醉也可引起母亲和新生儿发热。
新生儿发热该怎么处理
▼
1.了解母乳量及喂养量是否足够,可以用每天尿量或尿次和体重增长情况来评估,摄入量不足者应加喂母乳次数并酌情补液。
2.检查环境温度是否过高,以及衣物及包裹是否过多或过紧,适当调整,松开衣物或包裹后,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3.经上述处理仍有发医院。
4.新生儿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敞开衣被散热,也可用冷水袋枕于新生儿枕部,体温过高还可以温水洗澡或温水擦浴。水温控制在33~36℃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和腹股沟处。不建议使用酒精为新生儿擦浴。
5.体温过高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
??
今日主讲
医院大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
尹薇
-
制作:胡肖
??
冠状动脉扩张到10毫米,是正常孩子的4倍;心脏冠脉损害严重,这是川崎病给这名武汉男孩留下的后遗症。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孩子们容易感冒发烧,家长们多留心,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不退,同时伴有皮疹、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一定要警惕儿童川崎病,这种病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切不可与感冒混为一谈。
男孩豆子今年2岁,前段时间高烧,妈妈以为是一般的感冒引起发烧,喂他吃了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持续高烧5天不退,直到住进医院,才确诊为川崎病。尽管得到及时医治,还是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扩张,后续只能定期使用防血栓的药物,观察是否能恢复正常。豆子平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不能暴饮暴食,甚至哭闹都成了“危险动作”,健康问题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20年前,川崎病患者一年难得见到几例,而现在每年的川崎病病人大约有例,患者越来越多,且很容易与感冒混淆。川崎病患儿约80%—85%在5岁以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确诊患儿大幅增加,与家长保健意识的提高有关,也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环境的急剧变化影响了孩子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孩子更容易被病菌入侵。
资料链接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也就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因此得名。川崎病已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对脑、心脏、肝、肾等都有影响,对冠状动脉血管损害尤其严重,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发病初期,一般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高烧,家长容易误以为是感冒。病发四五天后,会出现嘴唇、眼睛发红、手脚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中的一两种或者几种,容易混淆为其他疾病。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一定要警惕。
一般来讲,发病10天内治疗效果较好,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并发心血管损害,严重者甚至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或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有些孩子即使经过及时治疗,也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
那么在保险领域除了医疗险可以报销治疗费用外,重疾险能不能得到赔偿呢?其实除了部分垃圾重疾险没有这个“严重川崎病”赔偿外,其他重疾险都有的赔,关键是看你的保额是否充足来疗养疾病!
-End-
↓↓↓↓↓
保险经纪/风险管理/理财咨询
以专业、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为消费者提供需求分析和解决方案
已有+的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