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南速览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本文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5):-.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IVUS能够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共识专家组依据国内外IVUS临床研究结果,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经验和体会,以实用为主旨,拟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操作,并提高临床医生腔内影像学的运用和解读水平。

IVUS的成像原理及器械类型

医用超声成像导管发射超声波,部分超声从组织折射返回传感器产生电脉冲,最后转换成图像。目前可用的IVUS探头频率为25~60MHz,既往IVUS导管的分辨率为~μm,新型的IVUS导管分辨率有进一步的提高。虚拟组织学IVUS成像(virtualhistology-IVUS,VH-IVUS)、整合背向散射的血管内超声(integratedbackscatter-IVUS,IB-IVUS)以及iMAP-IVUS系统均采用新型后处理技术,通过功率频谱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运算处理不同组织的不同回声频率,对斑块的组织成分进行模拟成像和定量分析。目前IVUS换能器分为机械旋转型及电子相控阵型两种类型。

图像获取的控制及操作技术

(一)术前准备

术前应常规肝素化。如无禁忌证,在图像获取前需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μg,避免导管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并真实反映冠状动脉直径。

(二)导管准备

机械旋转型导管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预先冲洗,排除保护鞘内气泡。相控阵型超声导管无需排除空气,但在送入冠状动脉前需要去除导管周围的环晕伪像。

(三)图像调整

记录影像前可通过调整景深和增益来适应不同血管的管腔直径,并调整图像信号的清晰度,但要注意过度增加增益会增加血液的噪点,减低图像的分辨率。

(四)导管回撤

在可能的情况下,送入导管至病变远端参考血管10mm以外后开始回撤。尽量采取自动回撤,以获得病变长度和斑块体积等更多的信息。常用的自动回撤速度为0.5~1.0mm/s。部分特殊病变可手动回撤,以仔细观察病变。

(五)图像分析

自动回撤系统经过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处理后,可获得以动脉管腔为中心的长轴图像,有利于分析病变的长度及分布状况。而短轴影像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的横截面,能够更加仔细地分析冠状动脉的管壁结构及病变状况。

(六)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气栓、夹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心律失常等,文献报道此类并发症发生率为0.5%~3.0%,且与基础病变及操作技术相关。

IVUS图像判读

(一)正常冠状动脉

正常冠状动脉的血管壁由具有不同回声特性的层状结构组成,在IVUS上可呈现3层结构:内层代表内膜和内弹力膜,表现为纤薄的白色回声带;中层为中间无回声层(黑色或暗灰色),代表中膜;外层有特征性的"洋葱皮"样表现,代表外膜和外膜周围的组织。血管的外膜边界通常无法识别,主要是由于外膜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的回声差异。值得注意的是,IVUS上的3层结构并不真正代表血管的3层结构,仅有两个清楚的界面与组织学对应,为管腔-内膜交界面和中膜-外膜交界面。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IVUS通常将斑块内的回声与血管周围代表外膜或外膜周围组织的回声进行比较,来确定斑块的"软硬"程度。据此可分为:(1)低回声斑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斑块,通常提示斑块的脂质含量较多,斑块内的坏死带、斑块内容物溢出后留下的空腔、壁内出血、血肿或血栓等也可表现为低回声。(2)等回声斑块。通常提示纤维斑块,其回声与外膜类似。(3)高回声斑块。提示钙化,表现为回声超过周围的外膜组织,并伴有下方的声影。混合性斑块指斑块含有1种以上回声特性的组织,也有将其描述为纤维钙化斑块或纤维脂质斑块。但是近年来病理学发现,IVUS斑块的回声强度不能完全代表其病理学特征。

灰阶IVUS对易损性斑块缺乏明确的定义,一般指脂核大而纤维帽薄的病变。薄纤维帽斑块(thin-cappedfibroatheromas,TCFA)定义为富含脂质且纤维帽厚度65μm的斑块,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VH-IVUS对TCFA定义为在≥3帧连续图像中斑块负荷40%、坏死核心10%且与管腔接触;另有研究对TCFA定义为在≥3帧连续图像中,坏死核心面积占斑块面积比例10%且坏死核心接触管腔处30°。

回声衰减斑块(attenuatedplaque)是目前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