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先天性心脏病,常于婴儿期引起心力衰竭,是儿科心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正确诊断ALCAPA十分重要。美国的Patel等人回顾了ALCAPA诊断和治疗经验,评估了有助于诊断的超声征象,总结了手术修复的近远期疗效,研究成果发表在年第9期的JAmSocEchocardiogr杂志上。
医院调取临床资料,最终确定37例接受手术的ALCAPA患者纳入研究。排除了合并其他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包括部分型ALCAPA、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动脉有无扩张(婴儿直径2mm,1-6岁儿童直径3mm,6岁以上儿童4mm)、二尖瓣脱垂和左心室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的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程度、心室肌内有无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即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左冠状动脉内血流方向和主肺动脉内有无舒张期血流信号(即左冠状动脉向肺动脉射血)。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9例(54%)冠状动脉起源清晰显示。其他征象依次是左冠状动脉内反向血流(91%),提示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心室肌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85%),右冠状动脉扩张(81%)和肺动脉内存在异常多普勒血流信号(79%)。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间接征象包括二尖瓣反流(74%)、严重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5%,66%)和存在左心室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57%)。大多数患者(85%)有7个征象中的5个。婴儿更可能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而1岁以后发病的儿童更可能在超声上发现侧支血管。
图1一名2岁ALCAPA患儿声像图。图A为主动脉瓣(AoV)水平短轴切面显示右冠状动脉(RCA)显著扩张,直径6.2mm;图B为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心室侧壁存在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箭头所示)
图2不同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图A为胸骨旁长轴切面,显示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内存在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图B为胸骨旁短轴切面,显示室间隔内存在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图C为胸骨旁短轴切面,显示左主冠状动脉于主肺动脉发出,左主冠状动脉内血流逆转;图D为胸骨旁短轴切面,显示左主冠状动脉于主肺动脉发出,主肺动脉内可见逆向血流信号。Ao:主动脉;PA:肺动脉
研究中的大多数患者(81%)接受了直接的冠状动脉移植术,7例接受了Takeuchi手术(肺动脉内通道术)。术后30天内无死亡或二次手术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0.3年(0.1~21年),其间除1例失随访外,仅有1例猝死。最后一次随访时,92%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由术前的平均38%增加到60%;二尖瓣反流也显著好转,中、重度反流人数由术前的11例将至1例。4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冠状动脉异常;9例术后出现肺动脉狭窄,其中6例接受了Takeuchi手术;6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包括冠状动脉矫治术、二尖瓣成形术、除颤器植入术和肺动脉狭窄修复术。
作者指出,ALCAPA通常能观察到关键的超声征象,发现这些超声征象应该高度提示ALCAPA的诊断,即使在冠状动脉起源显示不清的情况下。婴儿更可能表现为明显的心力衰竭、LVEF减低和二尖瓣反流,而年龄大的患儿常偶然于超声发现有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证据。超声心动图在任何年龄都是优先选择的诊断方法,即使冠状动脉起源显示不清也能识别ALCAPA。这对于有扩张型心肌病的高危婴儿尤其重要,因为有创检查将给患儿带来心功能不全或死亡的高风险。冠状动脉移植术效果良好,大多数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二尖瓣反流减少。二次手术相对少见,残留冠状动脉或二尖瓣问题是最常见的指征。
ALCAPA的超声表现因发病年龄而不同。刚出生时,肺血管阻力仍然高,因此血流可持续从肺动脉流向左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尚能维持。然而,随着肺血管阻力降低和肺动脉舒张压下降,右冠状动脉成为冠脉血液供应的唯一来源,左冠状动脉反向窃血,导致左冠状动脉心肌灌注不良。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发育情况和心肌缺血程度,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以不同速度进展,伴有因瓣环扩张或乳头肌缺血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侧支循环不足的婴儿表现为易激惹和喂养困难,提示心绞痛。随着心肌缺血不断加重,这些婴儿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征象。
相比之下,发病年龄稍大的患儿有大量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对左冠状动脉灌注较好,心肌缺血较轻。这些患者有进展性亚临床心肌缺血,但是因为左心室功能通常维持较好,可能直到成年才出现症状。此类患儿的超声心动图非常有特点,表现为存在丰富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证据是右冠状动脉显著扩张,心室肌内易于发现侧支血流),而左心室功能接近正常;相比之下,婴儿期发病者左心室功能障碍和二尖瓣反流更显著。
总之,超声征象能可靠辨别ALCAPA,这些征象因发病年龄而有所不同。外科手术疗效很好,大多数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二尖瓣反流减少。
原始文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