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以及肥胖人群也是越来越多,人们对低糖、无糖、零卡的概念也是越来越偏爱,相关的食品也是备受青睐,但是我们对于“无糖”的概念真的足够清晰吗?
首先抛给大家几个悖论:
糖是甜的,但是甜的不都是糖
蔗糖是糖,但糖不只包含蔗糖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的是使血糖飙升的食物,不只是糖,更不只是蔗糖,也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
那么,糖是什么?除了蔗糖还包括什么?不是糖的甜又来自何处?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吗?
首先从化学结构上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糖,存在一定专业名词,没兴趣的朋友可2倍速阅读,
糖是指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也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发现有些糖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此外,有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恰好是2:1,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符合碳水化合物定义,但不是糖类。所以称糖为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至今仍有人使用。
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常见单糖有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低聚糖:又称寡糖,由2~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具有营养意义的低聚糖是双糖,也较为普遍。常见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又称饴糖,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乳糖
多糖是由几百个乃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缩合生成,通式为(C6H10O5)n,最重要的是淀粉与纤维素。
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糖这一大项基本解释完毕,下面我们看下那些不是糖,但确实是甜的——代糖或者叫作甜味剂
代糖: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可分为: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简单拓展下营养性与非营养性的,(营养人的偏爱)
营养性代糖也就是食用后会产生热量的代糖,但每公斤产生的热量较蔗糖低,常见的种类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
非营养性甜味剂又分为人工合成与天然两种,而其中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天然的:甜菊糖等
人工合成的:蔗糖素、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等
代糖热量低、升糖指数低、多数价格便宜,不仅能提供甜度,还能提升口感、保鲜度,保护口腔健康等,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制造中,同时也深受糖尿病人和减肥人群的青睐。
针对网络中关于代糖致癌的说法,是有相关科学机构给出过科学证明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也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甜味剂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任何关系,美国糖尿病学会也表示可以放心食用高热量、低热量或不含热量的甜味剂产品。
另外再次为食品添加剂正名:所有能被加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无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都是经过国家食品监管部门论证批准,被确定为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可以安全使用的。可以保持警惕,但不要有偏见,工业化时代,食品工业使用添加剂是一种趋势。
因为代糖的甜度实在太高了,只要用极少的量就会很甜,为了方便使用,会在其中添加麦芽糊精等当增量剂,因此,在食用时仍会吃到一些热量。因此即使食物上标注“无糖”而大量进食,也是会摄取过高的卡路里的。所以,想要通过吃代糖食物而减肥的人,如果不进行限制性的热量摄取,是不可能达到减肥效果的。
(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人不能摄取阿斯巴甜)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看到是无糖食品就放心的大量食用,不要太多懒人思维,一定谨遵医嘱,并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指导自己的饮食起居: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推荐五: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推荐六: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七: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推荐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最后无糖食品或者无蔗糖食品,根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碳水化合物(糖)≦0.5g/g(固体)或ml(液体)就可以声称无糖或不含糖。
无糖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标识为“0”,而无蔗糖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会标识一个具体数值,一般是大于0.5g/g(固体)或ml(液体)。
所以大家购买食品时一定多看食品配料表以及营养成分表!
现在大家心里应该会稍微清晰了一些:
无蔗糖食品,有一定碳水化合物含量,配料表中没有蔗糖,但可能会有其他糖类比如蜂蜜,葡萄糖,麦芽糖等,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减肥人群也要慎重选择
(注:三氯蔗糖无碍,是甜味剂的一种,聚葡萄糖也无碍,是膳食纤维);
无糖食品,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配料表中没有任何糖类,会有代糖,比如木糖醇,甜菊糖苷等,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一定看清楚配料表以及营养成分表,是部分无糖还只是不添加糖,一定是广义上的糖,不只是白砂糖或者蔗糖
糖的品类以及代糖的明细不用完全记住,我们有手机、有网络,有疑问可以随时查阅,但要保持好奇心,多问问自己这是什么?什么用途?有没有相对安全的天然的替代品?不要被商家的营销手段蒙蔽双眼,慢慢掌握更多基础营养学知识。
最后分享给大家今年中秋从喜马拉雅学到的“无糖月饼,纯属无稽之谈!”,当时身边好多人还在市场上遍寻无糖月饼,有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月饼皮是啥做的,无糖月饼,最多做到馅料无糖,真正意义上的无糖月饼是不存在的,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还有前段时间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xx森林,你可以有自己的营销手段,但不要试图欺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