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直逼90%。要知道,它可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前几天一位读者给我发来私信:
我今年42岁,父亲是高血压病人,我担心自己遗传了他的高血压,就在上个月我自己买了血压计放在家里测,最近我测了一次血压高达/毫米汞柱,医院找医生确认是不是得了高血压?但医生却说没有,别太担心,这是怎么回事?
相信不少人对高血压病也有着同样的误解,以为测到一次血压高就是患病了,然而医学上的诊断并非如此简单。
01高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血压需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血压过高诊断为高血压,血压过低也会带来周围组织灌注的不足。
血压的正常范围应该是收缩压在9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如果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则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收缩压90mmHg或者舒张压60mmHg,则为低血压。
实际上血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波动范围。有个名称叫作两峰一谷,第一个峰是早晨8-10点,第二个峰是下午6-8点,一谷是晚上2-3点,所以血压是波动变化的。
如果大家有时间、有能力、有条件,可以一天测3-4次血压,了解下整体一天当中血压状态,更好的去调节药物。也了解一天当中到底有没有血压增高的特殊点,然后服用药物平稳控制血压。
02什么时间量血压最准?医生忠告:有2个最佳时间,很多人或白测了
对于慢性稳定期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建议进行早晚测量血压,早晨测量血压,建议晨起空腹没有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晚上的测量血压建议晚饭后睡前这段时间,在测量血压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注意事项。
血压应该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保证脏器的灌注,一天当中血压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与情绪有关,与活动的身体状态也有关系,还与昼夜节律有关。
正常情况下,从清晨醒到6—10点钟,是血压的第一个高峰,血压可以达到全天最高的水平,下午5—6点钟又是血压升高的另外一个高峰,所以也表现为不同的昼夜节律。
测量血压之前避免喝浓茶或者是咖啡,测量血压之前至少安静的休息五分钟以上。建议应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每次测量至少两次,间隔时间1-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血压的差值大于5mmHg,建议进行第三次的测量。
03在测量血压时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
1、引起血压变化的因素
有:动作、精神状态、感情、饮食、饮酒、排尿、排便、会话、环境变化、温度变化、吸烟等。工作时血压最高,下午和晚上逐渐降低,睡眠时血压较低,起床后逐渐升高;
2、测量前应将血压计袖带内空气充分排空
袖带绑的位置应位于肱动脉搏动最强点上方2至3厘米处;注意绑袖带的时候要松紧应该适度,以能刚刚塞进一至两根手指为宜;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时,严禁将听诊器塞于袖带下。
3、袖带松紧适中
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一定要佩戴适合自己的袖带,儿童或偏瘦的成年人需要使用小号的袖带,如果是他过于肥胖或必为过大的患者,需要使用大号的袖带,如果袖带过紧过松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血压的数值。
4、只测一次血压就记录血压值
一般情况下,第1次测量时候血压都比实际血压要高一点,所以血压测量指南上规定,至少测量2次.2次测量时间间隔一分钟,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此外,对于2次测量值相差大于5mmHg时候,还应该测量第3次,再取平均值。
总而言之:
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好治疗和生活护理工作,除此之外,患者一定不要抽烟或饮酒,否则,血管的弹性会受到损害,很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并发症的概率会特别高。
如果患者在日常中出现反复头痛、心悸,或者是视力下降、身体麻木现象,及时入院就诊并接受正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