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堵了——偏瘫
心血管堵了——心梗
肾血管堵了——尿*症
腿血管堵了——截肢
……
只要血管出问题,病也就来了
undefined(图源网络)
中医认为,“万病皆由血污而生”,即所有的病都是由血液循环受阻,血污造成血流不畅引起。血管堵塞如果不及时控制,日渐硬化,很可能危及生命!
在冬天寒冷的刺激下,血管出现了收缩,这是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因为血管收缩以后可以保暖,减少散热。但血管收缩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血管一旦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及纤维化,血管硬化的程度也会较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堵塞的几率就会更高,同时也会增加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人的心血管或脑血管的血管壁异常损害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常见的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可以归到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范畴。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中老年朋友可以先了解下哪些症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以便及时就医。
一、频繁胸痛/突发胸闷
频繁胸痛,持续数秒,甚至几分钟,并且多有灼烧感,伴随压榨性疼痛连续性的胸痛,这时要警惕心脏冠状动脉堵塞,一旦连续堵塞1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导致心梗而死。
二、四肢无力/麻木
人体中四肢的动脉血管,通常承担着整个身体部分的上下肢血液流通供应。当肢体酸痛、无力,麻木,有可能是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
三、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暂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四、心悸、心慌、睡眠差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大脑皮层出现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出现心慌、心悸。而且由于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入睡困难。出现症状时可以自测一下脉搏,如果发现不规则乱跳、脉搏过快或者过慢,都要警惕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
(图源网络)
心脑血管患者在冬天更要做好日常养护,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好血压
由于冬天时高血压病人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
注意保暖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特别对于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疾病更易发作或复发。
遵医嘱服药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帮助改善心肌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如通脉口服液等。
不宜晨练
6点至8点是第一个冬季清晨气温是一天中的低点,温差大是导致心脑血管易发的重大因素,因此这个点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间点。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注:本文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