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校币奖励何妨一试1lqy4kkz
TUhjnbcbe - 2020/7/14 11:40:00

“校币奖励”,何妨一试?


今年新学年开始,顺德一学校启用“校币奖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管理;无独有偶,佛山一培训机构也对学员实施了书法币激励。这一创新的做法引来了业内关注,也受到了质疑。(12月16日,《广州》)


    创新与质疑总是相伴而行。顺德一学校采用“校币奖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管理,这本属教育管理创新,引来了却是家长们赞弹不一,专家质疑,一时间外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幸而,“拍砖”也罢,“点赞”也好,学校“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自己的做法。笔者以为,这种认准了就往前走做法值得一赞。


    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不同的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再正常不过事情。而教育管理本来就是一艺术,尤其是面对个性差异巨大的小学生,一味地因循成法自是不可取,借鉴他人的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推出自己的方法,当然是正道。我们知道《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曾经借用经济管理制度来管理班级,设计了虚拟货币,开设了“银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生不仅懂得了财务与管理,而且明白了努力就能换来位置的上升,懒惰就会掉队的道理。教育学生,本无成法,颁发奖章也好,校币奖励也罢,只要有“爱与智慧”,教育管理创新就该是辽阔天地,任由驰骋。


    在本事件中,有专家担心“校市奖励”会带来学生价值观的扭曲,这一点,学校并不回避,强调会尽量避免物质需求。其实,回避物质需求大可不必,因为社会总是复杂的,精神生活丰富固然很好,但也需要物质来满足。见利思义,所谓“校币”,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比如参加学校管理,游戏体验,手段繁多,不一而足,实际上,这个“校币”只是一个学生从事各种活动的“记录凭证”而已,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担心。


    事实上,评价教育管理创新的好坏,关键还在于这种措施能够学生带来什么影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校币奖励”的刺激下,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做事专心度得到了提高,兴趣爱好也有了,最重要的是精神需求也得到满足,发行的“校币”竟收到如此效果,所谓专家批评也好,家长担忧也罢,这事,学生自己最有发言权。


    学生管理本来是一件难事,探索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值得一提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从来不拘成法,他得到了不仅是校长的全面信任,也是整个美国社会的高度认可。然而在国内,教育管理创新如此之难,恐怕个中原因不仅仅是探索者缺乏勇气,也需要家长、专家等社会各阶层拿出宽容的眼光,给创新留一点儿空间。


    打破宁静,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探索一种育人方法,我们应当再宽容些,“校币奖励”,何妨一试!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币奖励何妨一试1lqy4kk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