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却难阻学生们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热情。3月23日下午,朔州市第二中学组织全体师生线上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的方式进行,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太空冰雪实验
“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过饱和溶液结晶通常需要外界“扰动”,而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液桥演示实验
微重力环境与液体表面张力是液桥得以成形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液桥不易被察觉,比如洗手时两个指尖偶然形成几毫米液柱,再拉远一点就会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在空间站里,航天员轻松演示出比地面大数百倍的液桥,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水油分离实验
我们都知道地面上油比水轻,平时喝汤的时候看到油花都习以为常。然而在空间站中,情况却大不一样,水和油之所以“难舍难分”、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
水油在天上成功分离的原因是,瓶子高速旋转时类似离心机,可以理解为离心作用使得浮力重新出现了。
太空抛物实验
太空抛物实验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在空间站中,“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影响,保持近似匀速直线运动。“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授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张健介绍,地球人眼中物体运动的理想状态,如今得以在太空中一探究竟。
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展示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试)验进展。
意义
通过本次直播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但探索到了更多的太空宇宙的科学奥秘,还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天宫”,浪漫的名字里印刻的是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卓绝;“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
总结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航天科技工作者通过太空授课,把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让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