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日下午15: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课。根据新华社消息,本次课堂由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人相互配合授课,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频道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授课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太空实验、视觉体验和知识分享,整个课堂主要包括“课前导入”和“太空授课”两部分。
“太空授课”又包括六个环节: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天地互动环节。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本次“天宫课堂”的精彩内容吧!
分享一:“冰雪”实验,“水珠”瞬间变“雪球”
在“太空授课”部分,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给孩子们演示了一个“冰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水珠”瞬间就变成了“雪球”,非常神奇。其实,这里的“水珠”并不是真正的“水”,而是乙酸钠溶液。王亚平老师用带着固体微颗粒的“毛根”去接触乙酸钠“液珠”,乙酸钠“液珠”遇到固体微颗粒之后,就立即变成了结晶体了,就像我们地球上的“雪球”一样。同学们,是不是非常神奇呢?
分享二:“冰墩墩”进太空,演示“太空抛物”
“冰墩墩”进入太空,实在是太惊喜了!大家都知道,“冰墩墩”是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的造型是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雪萌可爱。“冰墩墩”在空间站演示了“太空抛物”实验,和地球上的抛物线运动有非常大的区别,太空抛物没有抛物线运动,它是一种“近似匀速前进”,也就是“直来直往”。同学们,涨见识了吧?
分享三:“无容器实验柜”太神奇了
然而,我认为,在整个太空授课过程中,最神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叫作“无容器实验柜”的东西。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根本就不可想象,没有“容器”,怎么做实验呢?在介绍空间站的科学设施的时候,航天员叶光富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无容器实验柜”的设施。“无容器”顾名思义,就是不用容器承载,使物体在悬空的状态下实现熔炼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要让物质克服重力,脱离与周围物质的接触。航天员王亚平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实验视频,把大家看的眼睛都直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分享四:互动环节,“奇思妙想”不断
在后面的互动环节也非常精彩,有网友的提问,也有现场同学们的提问。
其中一个网友问“没有重力,皮肤会不会变好?”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女性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