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门诊,上午9点半左右,外面突然一阵喧哗,很快导诊护士进来说有位病人吵着一定要加号看病,说他血管堵了,但又不肯去急诊。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我一听这是大事啊,赶忙请护士让他先进来看看。
老李72岁,进来就说:医生,我心脏血管堵了,要住院输液放支架。
我忙问有什么症状,有没有做心电图?
他犹豫了一下说:没做过心电图,感觉也还好。
我一愣,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人早上去买钙片,店员说可以免费查看血管情况,就是一台把手放上去可以扫描全身的机器。
查完后指着屏幕摇了摇头,说心脏血管3条中有1条堵塞了,脑血管也有狭窄,血粘度高,血液不干净,机器屏幕上还能看到堵塞的部位,建议他买点通血管的药吃,不然可能会心梗。
老李吓了一跳,仔细想了想,这2年体力不如从前,偶尔也会胸闷头晕,这可不就是血管堵了吗?
赶紧掏腰包买了多块的药,回去后又打电话给外地的儿子,儿子一听慌了,坚决要求他去住院,医院附近,于是立马冲过来了。
这种情况,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神奇”而“先进”的机器?
看得出,老李非常紧张,于是我给他做了一些相关检查。
护士测量的血压是/72mmHg,对于这个年龄段来说略高一点,但老李平时血压正常,考虑到老人比较紧张激动,又是急匆匆的赶过来的,这个血压只能作为参考,并不代表一定是高血压。
急查了个心电图显示正常。这是一种很灵敏、便宜又简单的检查,当然,正常并不代表心脏没事,临床上也有一小部分病人虽然血管狭窄或堵塞,但心电图也可能是伪正常,这时心电图的前后对比、动态观察就很重要了。
老李早上吓得连吃饭都忘了,刚好把血脂、血糖、肾功能、肌酶等一起检查了,而且到了一定年龄,做个常规体检也是应该的。
验血报告当天就出来了,血糖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3.9mmol/L,尿酸umol/L,略高一点。
老李退休后还是很自律的,没有抽烟喝酒,每天坚持运动,从检测结果上看,他属于低危人群,但血压还需要继续观察。
听完我的解释,老李依然不放心,原来他堂哥一个月前就是因为心梗去世的,他现在也觉得似乎有点胸闷,想住院查一下心脏血管哪个地方堵了,顺便放个支架?
检查心脏血管是否有堵塞,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冠脉CTA,另外一种是冠脉造影。
这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风险人群。
1、冠脉CTA我们一般多用于低危人群的检查,也就是说怀疑可能有冠心病,但风险不高,而单纯依靠其他检查不容易判断病情的患者,也可用于支架随访以及部分胸痛的鉴别和病因判断。
这种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在门诊就可以完成,通过静脉注射适量的造影剂,通过CT扫描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观察冠脉有无钙化、畸形等。
如果冠脉CTA正常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
如果有狭窄但不严重,可以根据病情考虑先选择药物治疗,然后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
如果病变严重,有临床症状,那么可以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
2、冠脉造影是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需要住院,费用也较高,通常是在局麻下,把导管从手腕处的血管送到心脏根部,然后打造影剂让冠状动脉显影。
对于临床上有缺血症状或心电图有明显改变,怀疑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高风险的病人,建议直接做冠脉造影。
既往做冠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现在又出现症状的,或者冠脉CTA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的,建议直接行冠脉造影。
至于那种通过手指头或者某个部位,就能发现全身哪条血管堵塞的仪器,多半不靠谱,想一想就知道,如果真的有这么简单又方便的机器能发现血管堵塞,那医生何必还要冒着吃射线的风险去做冠脉造影呢?
这种骗人的把戏常常有,可惜信的人还不少。
老李属于低危患者,由于在外做了“不太靠谱的”检查,病人亲眼目睹了“血管堵塞”的图像,最近亲人又心梗死亡,他已陷入恐惧状态,高度紧张,这时候只有让他目睹真正的心脏血管图形,才有利于下一步的调整。
因此,我迅速安排老李做了冠脉CTA,隔2天报告出来了,老李的冠状动脉三条都是通畅的,并没有看到明显的狭窄和堵塞。
看着报告单,老李长舒了一口气,这两天真是度日如年,不敢外出,生怕猝死,晚上开灯睡觉,左边一瓶阿司匹林,右边一瓶硝酸甘油,还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这回总算是放心了。#百里挑一#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取得授权!更多有声科普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