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啦。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三位“太空教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豪华的太空课。
“网友提问环节”点水成冰实验、液桥实验、人造重力实验、冰墩墩实验等等,在为学生们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许多同学和老师表示,“太空课堂”在学校大受欢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很好。
“点水成冰”一、点水成冰实验
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用一根棍子在水球上轻轻一点,水球就立刻结冰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水球”是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而成的,当王亚平老师点到这颗球时,结晶核颗粒打破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稳定状态,迅速结晶,所以形成了“冰球”,这个看似是“冰球”,其实摸起来有发热的感觉,是一颗“热球”。
“液桥实验”二、液桥实验
王亚平老师在两个普通的塑料板之间分别倒一点水,把两个塑料板相对时,两边的水没有洒落,而是相融在一起,轻轻拉开后在塑料板之间形成了一座“桥”。
这是由于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会更加凸显,在天宫课堂中,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在一起,形成了液桥。
“人造重力”三、人造重力实验
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用油水分离现象给大家演示人造重力实验。
在地面上,如果把水和油放在杯子里,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油水会分离开,并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但是在太空中,由于失重,油和水会混合在一起,但是叶光富老师让试管转圈圈后,油和水就开始分离了,这是因为离心力的原因,叶光富老师把试管转起来后,就像造出一个引力一样,使油水分离开。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可以试一试在家里做这个简单的实验。
“太空抛物”四、冰墩墩实验
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这次冰墩墩作为助教来到了“天宫课堂”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王亚平老师和叶国富老师用冰墩墩做了一个关于太空抛物的实验。
当冰墩墩被抛出时,它没有像在地面一样坠落下去,而是沿抛出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一致。而在太空做实验能帮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这一知识。
“天宫课堂”通过第二次的“天宫课堂”,学生们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孩子表示爱上了动手实践,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使知识更加深刻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天宫课堂”对教育事业有深远的影响,国家用最好的教育资源教授学生们基础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天宫课堂”不但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还会使他们对航天事业感到崇拜和向往。这对科学知识、航天事业、和学生们价值观的取向都具有重大意义。
(图源网络侵删)
今日话题:
科技的进步为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