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天宫课堂”第二课中,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曾经的冬奥顶流“冰墩墩”,也在“太空抛物实验”这一讲中,迎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二春”。
这一讲,冰墩墩化身“助教”,亲身展示了“太空中被抛出物体的运动状态”,看到冰老师这么卖力,我只能说这个知识点要是记不住,可就有些对不起“再就业”的冰老师了!
“天空课堂”第二课中,除了“太空抛物实验”,还有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随我简单了解一下其中比较有趣的实验吧~
太空“冰雪”实验
▲王亚平老师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由于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特性,使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
“液桥”演示实验
▲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更加凸显。因此,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太空可用液体“搭一座桥”。
很难想象,我们身边最常见、最普通的水,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出现如此奇景。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小听一样充满好奇:“天宫课堂”中的实验一定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究竟什么实验才能入选“天宫课堂”的课表呢?未来太空授课还可以演示哪些实验?
对此,“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进行了解读。
“天宫课堂”课表中的实验,第一是安全,不能危及空间站的运行,不能有任何的安全隐患;第二,实验现象要和地面有明显的差异;第三,方便航天员操作,不会给航天员造成太多额外负担。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经过两次太空授课,你是不是对浩瀚的宇宙,也想多了一点了解呢?
大到无垠宇宙,小到
肉
眼无从观察
的
质
子,
久远到生命的起源…
…这些知识,
你
都可以从
《宇宙生命自然简史》
中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