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
正确消毒方式
年的春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国多地再次反复,上海也经历了一段特殊的考验。目前,上海仍有少量散发病例,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那么大家有好好消毒吗?怎么做才能正确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家庭版消毒小贴士来了!
防疫小课堂,我们一起了解↓
哪些情况下需要消毒呢?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日常生活中无需过度消毒,对容易产生风险的重点环节、对象进行消毒即可。
外出返家,尤其是从人员较为拥挤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返回家中时,可以进行适当消毒,可将外套挂在通风位置,鞋子放在门口,有条件的情况下,入户处可设置“污染区”,外出的衣服鞋子可留在“污染区”,保持家中其他位置的相对清洁。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可用75%的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对于手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水龙头、按钮等可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团购、快递、外卖等物品,建议采取无接触式收货,取货时戴好口罩、手套,并对外包装使用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消毒,并放置10-30分钟,纸箱、包装袋等尽量留在门外。
消毒一定要使用消毒剂吗?
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有效的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自然消毒等物理消毒方法。
如可通过经常通风实现空气消毒,每日上、下午至少各开窗1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不好时,可使用电风扇等辅助通风;对于餐饮具,一般煮沸15-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衣物、被褥勤换洗、晾晒即可。
居家消毒可以选用哪些消毒剂?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结合可及性及安全性,目前个人及家庭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乙醇、含氯消毒剂等。
乙醇
乙醇,即酒精,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消毒剂之一。一般用于消毒的乙醇为70%~75%的水溶液(体积分数)。其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消毒效果,因乙醇浓度过高时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乙醇进一步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若浓度过低,乙醇虽可进入菌体,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不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常用的包括75%酒精、含醇手消毒剂等,可用于手部消毒、皮肤消毒、手机等小件物品的表面消毒等。酒精过敏者慎用,也不可以大面积喷洒,尤其是在室内大面积喷洒可能导致局部乙醇浓度过高,增加燃烧等事故风险。
含氯消毒剂
并非所有名字中含氯的成分均为有效的消毒成分,《诊疗方案》里指出,氯己定对新冠病毒无效;这里说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指溶于水中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包括84消毒液、漂白粉等,可以用于环境、物品等消毒,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喷洒、浸泡、擦拭等方式。这类消毒剂的作用和有效氯含量成正比,使用时需要根据说明按要求配置成合适浓度的消毒液,配置时佩戴口罩、手套减少刺激性。84消毒剂一般稀释后现配现用,如需保存建议不要超过24小时,以免由于有效成分的挥发导致消毒效果下降。需要注意的是,84消毒剂不可和其他消毒剂一起使用,否则易产生氯气。
哪些情况下不需要消毒?
居家消毒有讲究,科学消毒,避免“消毒”变“投毒”。不直接对人员喷洒消毒剂、不对室外空气消毒、不对外环境大规模消毒、不在室内有人情况下使用消毒剂空气消毒、不往下水道大量倒消毒剂或投消毒片。
关于消毒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合适的消毒方式、合适的消毒液浓度、足够的作用时间是科学消毒、有效消毒的重要保证;消毒结束后,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专家名片
祝德秋
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教授、药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史专业委员会、临床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担任《中南药学》杂志、《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上海医药》杂志、《中国药房》杂志编委等近20个学术任职。主持国家级、上海市和教育部课题10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
图
以上为版权图
文
药剂科?童姗姗
编辑
赵思思
校审
?谢壮丽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