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光通讯员程方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
同一科室,3台危重抢救手术接连进行……5年前,曾经发生的一幕,如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现,时间是年3月15日。
在科室护士长毕晓丽看来,那是一个再也平常不过的周一,医院墙上的钟表时针翻过九点半后,一场长达4个小时与死神的“角力”就此拉开序幕…
危急冠心病,突发胸痛植入IAPB
3月15日,山城博山乍暖还寒中,医院心血管内一科迎来了忙碌的周一。
“一切与往日相比,并无二致。”毕晓丽回忆。
然而,上午9时40分左右,护士查房中突然发现35床的患者突发剧烈胸痛,情况并不乐观。
那是一位73岁的老人,于前一日因胸痛来院就诊。一番检查后,医生判断老人的血管严重病变,随即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仅隔一日,前述胸痛濡染来袭……闻讯飞奔而来的医护人员迅速对老人进行了吸氧、心率监护,应用硝酸甘油扩冠,并采用吗啡镇痛,但效果不佳。
10时02分左右,老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浅慢,大动脉搏动消失,情况进一步恶化。
彼时,医院的应急反应系统,一支身经百战的医护抢救团队迅速到位,对老人进行生死抢救。
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囊辅助呼吸,发现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后,果断给予了患者J非同步电除颤,接着进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同时进行有效心脏按压,及时复律……5分钟后,老人面色终于转为红润,呼吸逐渐恢复,意识也渐渐清醒。
谈到此事,护士长毕晓丽说,在成功抢救患者之后,他们记录其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血压/80mmHg,已在正常值范围内,“但我们并没有放松警惕,还需尽快确定老人心跳呼吸停止的原因,以便考虑他后续的判断与治疗。”
就这样,医护人员的联手下,老人于10时22分转运至CCU监护病房(即心内科的重症监护室),完善术前准备,并启动介入室。
5分钟后,他们又将老人安全转运至介入室,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这是典型的主干病变合并三支病变。
据介绍,这一疾病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
随即,心血管内科主任赵玉军带领介入团队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植入了IABP(IABP即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也被称为“生命的保障线”)。
11时05分,手术圆满成功。通过手术,老人的胸痛得到了缓解,也阻止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特殊”患者并不特殊,两台手术接连而来
突发胸痛植入IAPB手术刚刚结束,联手战斗的医护人员刚刚长出一口气。
11时13分,急救车的声音传入大厅,推车上是一位“特殊”服刑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此等危急情况之下,首选治疗方案是马上对患者进行急诊PCI(急诊PCI是一种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治疗技术)。
于是,前述尚未休整的介入医生,再次投入了是日第二台抢救手术的工作中。
在履行家属知情同意告知后,手术进行穿刺、造影、明确患者血管,选择合适支架,开通冠状动脉……整个手术过程流畅而熟练。
根据要求,这名“特殊”患者需要单间收治。于是,护士长毕晓丽在其入院的第一时间便协调了单间病房,安置了患者,随后,根据术后要求,逐项向干警做了解释指导,以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
问及对“特殊”患者的收治,毕晓丽说,尽管社会身份等标签的各异,让每一个人担负的角色各有各的不同,但所谓“医者仁心”,在他们心中,对每一个救治的患者都会尽心对待,“因此,在我们这里,患者没有’特殊’,救治生命始终是我们的第一原则。”
时间向前,12时18分,第二台手术结束。然而,刚刚过了5分钟,护士长毕晓丽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这次,又是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入院,急诊PCI手术。毕晓丽放下电话,把监护室床位又重新调配到位。
12时34分,介入医护团队又开始了是日的第三台手术。
手术先是进行了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管的病变情况后,这个久经生命沙场的医护团队进行了有条不紊地协作,顺利为患者植入了2枚支架。
两个小时后,第三台手术顺利完成。
当介入术护士长把患者转运至CCU后,毕晓丽立即安置患者。仓促间,她瞄了一下钟表,时钟定格在下午14时30分。
团队协作,默契争取生命抢救时间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与战斗。这样的分秒必争,这样的生死时速,这样的惊心动魄,对医院的医护团队而言,并不陌生。
曾经,在5年前,类似的一幕也在上演。
据该院披露,3月15日当天,前述三台急救手术,共调动了心血管内科的5名医生,以及科室内的6名护士和介入科的2名护士。
这13人,在长达余分钟的时间内,滴水未进。
毕晓丽说,此次“三连战”中,他们虽然很累,但三战全胜的结局让他们觉得很欣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由该科科室主任赵玉军带队组成的手术团队,包括医生朱雯、许延东、吕振、李蓓蓓等,他们皆是主力。但事实上,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每天与生命赛跑的,却又不止他们。
据悉,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承担着淄博市南部地区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和介入诊疗手术。
数据显示:该科室年门诊量万人以上,年住院患者余人次,每年实施各类心脏介入手术余例。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这一科室已建立了合理的医护人才梯队,现有8名医生,20名护士。
不仅如此,除优秀的人才梯队,医院心血管内科于年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年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为急性心肌梗死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介入治疗,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
而这为广大心血管病病患者解除了无数病痛的同时,也给此次这场长达多分钟的三台危重手术的全部成功收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上述基础遇到与医院胸痛中心医护团队过硬的技术,精准的判断,良好的沟通,协作的精神叠加,三台危重手术全部胜利的结果并不偶然。
“在疾病这一黑暗的乌云笼罩之下,他们的默契配合为我们患者争取了足够的抢救时间。”一名患者表示。
就这样,过硬的医疗技术与医者仁心相合,患者希望之光愈发明亮的同时,本就声名赫赫的医院也更加声名远播。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人员常说的一句。随着这句话不断响彻耳边,与死神角力,与时间赛跑的他们努力奔跑。
而这恰恰是他们的医疗信仰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