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
当下新冠疫情防控,专家提醒,预防感染,居家消毒很重要。
说到消毒,不少人还有一些误区,要么图方便全部用酒精喷洒,要么随便冲兑消毒剂,要知道酒精使用不当可带来安全隐患,家用消毒剂浓度不够可能达不到效果,网上因不正确、不科学的消毒方式而引发意外和疾病的情况时有报道,如何避免?网传的防病毒喷雾真的有效吗……这些「消毒物品」真的有效吗?居家隔离又应该如何消毒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些有关消毒的知识。
年1月27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在病原学特点中指出: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下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而氯己定则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在「诊疗方案」中列举的7种方法里,紫外线和热属于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提到了5种,氯己定(洗必泰)则对病毒无效。医疗机构经常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当然都包括在内了,但日常生活中,由于消毒剂的种类繁多,且大部分居民对于消毒的相关知识还尚待提高,给不少人造成了困惑。因此本文根据发布的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居家消毒临时指南,科普一下消毒剂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
按杀菌能力分类
高水平消毒剂(高效):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比如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的制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
中水平消毒剂(中效):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指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制剂。比如75%乙醇(酒精)、碘伏等。
低水平消毒剂(低效):低水平消毒剂在一定作用时间内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结核杆菌的制剂。比如氯己定(洗必泰)、季铵盐类(新洁尔灭)。
高、中、低水平消毒剂消毒效果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2%戊二醛在延长作用时间后(10小时)可将芽孢杀灭,达到浸泡灭菌效果。而同样浓度下,如果浸泡消毒时间为20分钟,则仅能达到高水平消毒。
常用的高水平消毒剂次氯酸钠(84消毒液),当有效氯>mg/L,作用时间≥1分钟时,为低水平消毒;当有效氯≥0mg/L,作用时间≥1分钟时,可达到中水平消毒。
居家如何选消毒液
选择消毒方法的的原则:应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化学消毒或灭菌方法。居家消毒,没有医疗机构那么专业,因此,推荐以下3种常用方法:
1.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稀释为含有效氯毫克/升。含氯消毒片一般1片(mg,半片mg)兑1升水,配成含有效氯~毫克/升的浓度。配置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
2.75%乙醇消毒剂(酒精):用含有75%乙醇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5分钟。
3.市场上有明确消毒浓度和效果的复方化学消毒剂
消毒时需要注意什么?
清洁为主,避免过度消毒
普通家庭不用频繁消毒。医院,或是有家人身体不好,需要严防感染,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居家消毒,消毒的时候,要让家里老小避开。
2.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注意个人防护
整个操作过程中一定注意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消毒液具有一定腐蚀性,于物体表面作用约30分钟左右,务必使用清水进行擦拭;配置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混用(如洁厕灵、酒精等)。
3.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现配现用。
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对织物消毒时要慎重。
5.使用酒精时要避免明火,以防火灾。
居家如何消毒
这张思维导图告诉你答案
外出回家后如何消毒?
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患者的普通人来说家是干净的,也许最需要消毒的应该是接触外界的双手和衣物,以及戴过的口罩。具体操作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
进家门之后先脱外套、外裤、鞋子。如果外出衣物或鞋子表面有肉眼可见的污渍,需要清洗,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常规清洗,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渍,放在玄关处干燥通风就可以了。
第二步
把口罩丢入专用垃圾袋内,并往垃圾袋内喷洒适量75%医用酒精,然后扎紧垃圾袋口,密封处理。
第三步
不需要带进家里的物品可以就留在隔离区靠门的那边,需要带进家里的物品,用适量75%医用酒精对其外部进行喷洒消毒,待其自然风干即可拿进室内。
这些随身物品也需消毒!
手机等电子产品:取下保护套,用医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以及其他部分,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
钥匙:钥匙可以每日用药皂在洗手时一同清洗,或与其他需要消毒的物品一道放入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所以我们回到家及时洗手,钥匙也一样。
钱包、钞票:钞票本身就不需要消毒了,但是尽量不要散在口袋里或者桌面上,平时放进钱包里。钱包表面则可以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擦拭,然后晾干。摸过钞票的手要清洗干净,尽可能多用手机支付。
来源:科普中国、央视新闻、山东第一医院/山东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