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5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过了17亿次。然而,随着德尔塔变种毒株在全球范围扩散,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面对如此严峻的新一轮疫情,除了接种疫苗,做好防疫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了解,新冠疫情期间,民众普遍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产品进行日常消毒,这些产品有着很好的杀菌效果,但同时这些产品也存在着易燃、腐蚀等危险性。如果使用或者存放不当,则可能引发火灾、灼伤等安全事故。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做好防疫措施,规范使用消毒用品尤为重要。
1.酒精
酒精(乙醇)是医学上经常使用的消毒剂之一,可溶于水,也是被民众广泛使用的消毒剂之一。酒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乙醇的浓度,想要杀死99.99%的细菌,乙醇的含量一般要达到60%以上。
而乙醇浓度在75%到80%,可以在几秒钟内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而一般75%浓度的酒精是最常用的,医院和科研实验室都是使用75%乙醇。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燃点低,遇火遇热容易自燃,在使用时需要避免明火;而用酒精擦拭电器时,需先关闭电源,等电器冷却后再处理;不要大量囤积酒精,存放时要避光通风,防止倾倒破损。
2.含氯消毒剂
除了酒精,84消毒液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消毒剂之一。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酒精一般用于体外消杀,含氯消毒剂常用于大面积消杀。
一般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和腐蚀性,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对皮肤有较大刺激,长期使用的话或造成人体灼伤;如果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也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引起中毒(例如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
含氯消毒剂禁止与酸性物质接触,最好也不要用于衣物消毒;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免火种和热源。
3.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一般可以用于玻璃、塑料、不锈钢等耐腐蚀物品消毒,也可用于地面、污水消毒等。它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藻类及病毒,同时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过氧乙酸腐蚀性较强,也有一定的毒性。使用过氧乙酸需要严格按照说明稀释,并戴好橡胶手套,防止液体溅入眼睛、皮肤和衣物上;存放的话需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室内使用的话浓度不能太高;由于腐蚀性,不能对金属用品进行消毒。
4.手套
新冠疫情期间,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公共场合佩戴手套,但其实普通手套可能会增加沾染病毒的几率。研究显示,戴上手套接触电梯按钮或购物车等表面,反而更容易传播病毒。手套容易聚集细菌,若真有病毒,也一样会粘附在手套上。
同时有些手套的设计可能有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而数以千计的病原微生物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小孔进入皮肤。世卫组织(WTO)此前强调过,勤洗手比戴手套更能有效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5.口罩
口罩可以说是疫情期间“人手必备”的防疫物品。新华网表示,普通医用口罩可以防德尔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更高级别的口罩具有预防作用。同时要注意勤换口罩,不要反复使用;在人群中或者密闭环境中也不要摘下口罩,否则会增加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