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主管药师龙芳
世界艾滋病日
年12月1日是第4个“世界艾滋病日”,
了解和防治艾滋病,
消除恐惧和歧视,
防“艾”不防“爱”!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CD4-T),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随着抗病毒有效治疗药物的上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艾滋病已被公认为一种慢性疾病。
HIV感染症状
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等轻微症状。持续1~周后缓解。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AIDS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2)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
()持续个月以上。
HIV主要寄宿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HIV传播方式
1、经性传播
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经母婴传播
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经血液及血制品
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正常接触,如共同进餐,握手,游泳,共用厕所,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染。
HIV易感人群
1、同性性行为者;
2、静脉注射毒品者;
、与HIV/ADI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群体;
4、容易职业暴露人群(如医务人员等)。
预防HIV传播的措施
尽管艾滋病可以获得有效的药物治疗,但科学预防才是终止艾滋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
1、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不吸毒,不共用针具;不共用生活用品;
、推行无偿献血,对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
4、加强消毒处理,控制交叉感染;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如碘酊、过氧乙酸、戊二醛、次氯酸钠等,对HIV也都有良好的灭活作用。除此之外,70%的酒精也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HIV对热很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56℃处理0min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处理20min可将HIV完全灭活。
5、避免血液暴露与感染;
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等行为,要注意外伤防护。
6、控制母婴传播;
怀孕期间抗病毒治疗,建议不要顺产分娩,避免母乳喂养,如果坚持要母乳喂养,则整个哺乳期都应继续治疗,与怀孕期间抗病毒方案一致,且新生儿在6个月龄之后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1、佩戴手套
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2、做好相关防护
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要安全处置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避免被暴露
公安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做好自身防护避免被暴露。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清洗污染局部
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冲洗黏膜
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
、挤出伤处的血液
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4、消毒和包扎
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HIV感染的治疗原则
1、抑制病毒复制
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程度越大,耐药性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2、初始治疗
一旦决定治疗,初始治疗方案须选择最有效的方案;
、联合治疗
推荐多种有效抗HIV药物联合治疗;
4、选择最佳
联合治疗药物应选择最佳方案和剂量;
5、治疗为首
无论是否妊娠,女性患者都应该接受最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6、确保依从性
依从性是确保方案疗效的重要因素,方案越简单,依从性越高。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初始治疗
方案:
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简称ART疗法。此方案便捷、高效、低毒。
随着个体化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实现从疾病预防到治疗的全方位管理,对患者心理健康、生活方式、生育、疫苗接种、旅行、临终关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