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饮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但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这一现象,造成酒后头晕、头痛的真正的原因是酒精中含有杂醇油和醛类物质。
02:45喝酒后,为什么会头晕、头痛?
人在喝酒后,会摄入大量酒精,从而出现“上头”现象。所谓“上头”,就是喝酒后或者在醉酒的时候感到头晕、头痛。主要原因分别是杂醇油造成的上头、醛类物质造成的上头、酸酯平衡失调、卫生指标超标。
杂醇油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而且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停留时间长,就会引起头晕、头痛。
白酒中的醇类是酒味醇甜和助香的来源,是酸与味的过渡桥梁。杂醇油在人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沸点高,在人体内停留时间长。杂醇油含量过高,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还给酒的风味带来邪杂味。例如,正丙醇含量高容易“上头”,适量则呈苹果香,所以杂醇油是作为一个有害指标出现在白酒中的,需要有效控制降低。
据华都酒业检测中心权威报告显示,经酒伴儿张雾化后的酒,醇类呈下降趋势,正丙醇下降率为2.5%,饮后明显减轻“上头”感,不会有头晕、平衡感降低、手脚不协调等现象产生,也能有效减轻口干、口渴等症状。
白酒中残留的醛类物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悸,并使血压升高,导致头部眩晕、胀痛;乙醛是一种会扩张毛细血管的有毒、有害的物质。此时乙醛迅速在体内重吸收,会扩张毛细血管较丰富的地方,尤其以头部为主,此时就会出现喝酒后上头、头疼的症状。
据华都酒业检测中心权威报告显示,经酒伴儿张雾化后的酒,醛类物质呈下降趋势,乙醛下降1.8%,糠醛下降5.0%,减轻上头,不易断片儿。其原理,酸酯平衡失调,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白酒中的酸类以乙酸、丁酸、乳酸和己酸含量最多,占总酸含量的90%以上,被称为白酒的四大酸。白酒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比较多,占总酯含量的90%以上,被称为白酒的四大酯。
酸酯平衡是酒体协调的基本因素。白酒中大部分是羧酸,呈弱酸性,有很强的附着力,沸点高,热容量大,常温下蒸发压不大,对酒的放香贡献小,主要起协调作用。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是可逆的、缓慢的,酸酯平衡酒体才能协调,主要靠调酸来完成。
据华都酒业检测中心权威报告显示,经酒伴儿张雾化后的酒,酸酯比例更加协调,总酸呈较明显下降趋势,乙酸、丁酸和己酸分别下降4.1%,7.6%,10.2%,增加了酒体后味,杂味减轻,醇甜爽口,提升酒体口感。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以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