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CDT治疗的DVT患者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卒中史、慢性肾病、男性和年龄74岁。
——摘自文章章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有30万至60万患者受其影响。与下肢DVT相关的两个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导致的肺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症(PTS)。PTS是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从持续性下肢水肿到致残和静脉性溃疡。当患者从PTS的轻度症状发展为限制生活方式的严重症状时,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程度与患有慢性心绞痛、癌症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相似。抗凝一直是治疗DVT的主要方法,已被证明可将PE的发生率降低至4%以下。但是,在出现下肢近段DVT并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随后仍会发展为PTS。置管溶栓术(CDT)是一种基于导管的技术,可将溶栓剂直接注入血栓中,CDT有时用于降低PT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尽管该技术在全美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地运用,但是CDT在降低PTS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楚。与任何涉及使用溶栓药物的治疗一样,CDT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ICH)。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近段DVT患者进行CDT治疗时,ICH的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得出了在各种情况下(例如PE,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全身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ICH的预测因素,但接受CDT治疗的患者发生ICH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在美国接受CDT治疗的下肢近段或下腔静脉DVT患者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和预后。研究背景
尽管急性颅内出血(ICH)是置管溶栓术(CDT)的一种罕见并发症,但它仍然是CDT使用相关的主要问题。在进行CDT治疗时ICH的发生率和临床预测因子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
利用美国全国住院患者样本数据库,收集从年1月至年12月的所有下肢近段或下腔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仅进行抗凝治疗的DVT患者和进行CDT联合抗凝治疗的DVT患者之间发生ICH的临床预测因子。研究结果
在名下肢近段或下腔静脉DVT患者中,有名患者(5.2%)接受了抗凝治疗和CDT。在单纯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ICH的发生率为0.2%,而接受CDT治疗的患者的ICH发生率为0.7%(P.01)。接受CDT治疗的患者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是脑卒中史(比值比[OR]为19.4;95%置信区间[CI]为8.8-42.8;P.01)、慢性肾病(OR为2.2;95%CI为1.1-4.7;P=.03)、年龄74岁(OR为2.2;95%CI为1.2-4.3;P=.02)、男性(OR为1.8;95%CI为1.01-3.3);P=.)。在单纯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发生ICH的危险因素为卒中史、医院教学情况以及年龄74岁。表1
表2
表3
图1
研究结论
本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CDT治疗的DVT患者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卒中史、慢性肾病、男性和年龄74岁。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