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秋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注意预防
TUhjnbcbe - 2020/11/10 17:02:00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2、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感,一会儿消失;

3、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

4、饭后胸骨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时便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睡眠质量差,多梦,醒来后感到很累;

3、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或发抖发颤;偶尔感到腿发麻,需要反复按压或拍打才见好转;

4、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

如果你已经出现上面症状,那就一定要警惕:你也许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了,千万不要拖,找准方法调理;这样才可以避免以后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否则到最后就只能扼腕叹息了!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

3、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4、吸烟

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5、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6、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专家提醒,从夏秋交接时节就开始积极预防,可减少各种秋季高发疾病的发病和加剧风险。

预防心脑血管病少油少盐多运动


  “初秋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热交接期,人的机体处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下,因此,血压方面的波动是最早发生变化。”初秋同时也是进补好时节,相比夏季的湿热环境,初秋干爽,食物肥美,胃口大开,盐油摄入增加。


  因此,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大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


  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预防过敏性疾病切忌自行停药


  当然,如果是对花粉过敏的患者,秋季的确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高发季节。因为秋季正是艾蒿、葎草等草花粉的开花季节。因此,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如果在野外活动,要注意戴口罩,平时注意关好门窗,而且要勤洗鼻腔和规范用药。

预防风湿病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适度运动


  入秋以后,经常会有气温骤降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诱发或加剧风湿病。因为相当一部分风湿病患者是自身免疫系统出问题引发的。而换季天气,容易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向人体重要器官收缩,关节等部位就会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进行保暖。


  入秋以后,仍然有很多爱美人士喜欢裸露膝盖,从而忽略对膝关节的保护,这也很容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


  首先,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尤其是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要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同时,不要贪凉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此外,劳动或运动后,不可在热汗未干时入水洗浴,贴身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并开窗通风,以通气去湿。垫褥、被盖也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还需要注意的是,秋天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


  其次,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适度进行运动。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增强体质与毅力,利于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减少关节强直与畸形。但是,要避免过度以及造成外伤,可以选择打太极、散步、爬山等缓和的运动。

沙棘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中外科学家在生物降脂产品的研发,从中国的古方中受到启发,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传统的中药,他们决心从天然的植物中配比提取出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成分。

高脂血症属于祖国医学“痰湿”、“浊阻”、“血瘀”范畴。科学家们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唐代《越王药珍》等大量医学巨著中发现,无论是传统藏医还是汉医,都对一种叫沙棘的植物的“痰湿”、“浊阻”、“血瘀”功能进行了大量描绘。于是,大家将目光锁定在了沙棘上。研究发现,沙棘提取物:沙棘*酮对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血液及血管的作用:

对实验性大鼠具有降低血栓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作用。沙棘*酮具有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作用。此外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对心肌功能及心肌梗塞的作用:

有明显对抗的心肌缺血和改善动脉痉挛的作用,对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乱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实验性动物具有对抗心肌缺血损伤,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能明显地抑制心室纤维化作用和减少梗塞程度。

(3)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沙棘*酮具有消除自由基、防护自由基损伤从而抑制衰老的作用。

(4)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沙棘*酮有恢复大脑清醒的作用。它也能促进穿透性大脑损伤的恢复。

(5)在临床应用上,沙棘*酮主要用于:

治疗高血脂症

沙棘中所含的类*酮,*酮-3醇等类*酮物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功能,亦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据临床实验,血清甘油三酯高于2mnol/L,每天给沙棘*酮(内含*酮30-40mg),连续50天,结果高血脂人群血清甘油三酯下降的总有效率达81.5%,血清胆固醇下降的有效率达63%,LDL水平下降的总有效率达74.1%。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沙棘*酮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作用,可改善心脏血流、保护缺血心肌的功能,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对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治疗脑血管疾病

沙棘*酮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的代谢,保护脑免受缺血引起的低氧损害。*酮类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的营养,有助于改善记忆。

“沙棘*酮”的根本功效体现在:清洗血液、祛除血*、净化血液、通畅血管、肠胃改善、睡眠踏实、健康长寿。

对人体各器官的作用如下:

心: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胸闷、心悸等症状的改善,并清除心脏内血管上的脂类污垢,增加心脏活力。

脑:头晕、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脑功能不全、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综合症、脑中风、记忆减退等改善。

血液:消除血栓、高血脂、高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不良血液成分、改善循环系统、消除气短、乏力等症状。

血管:调节血压、改善动脉硬化、使衰老,使血管恢复年轻状态,增加动脉血流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秋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