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血管内一科成功开展冠状动脉内药物球囊治疗技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出院。这标志着我院介入诊疗技术进入了“介入无植入”的新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
患者王某,男,35岁,8月31日,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伴咽喉部发紧。当时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到当地诊所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明显心肌缺血。患者平素体健,医院明确诊断。医院,查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90%弥散性狭窄。建议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患者及家属拒绝,在内科应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保守治疗。三天来,患者活动时仍有胸闷胸痛症状。为进一步治疗,9月2日转至我院。
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罗耀刚主任及其团队反复讨论后,认为药物球囊扩张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罗耀刚主任具有丰富的冠脉治疗经验,制定好治疗方案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亦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顺利出院。
据了解,医院内一科主任罗耀刚开展药物球囊治疗冠脉血管病变,已为数名患者成功实施药物球囊扩张术,该种介入治疗术无金属骨架的植入,无聚合物基质,能有效减少慢性炎症反应和晚期血栓形成,缩短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间,降低了出血风险;由于无支架遗留,保留了后续治疗的机会,是一些年轻病人首选;同时该技术无任何外来异物残留,不改变血管的解剖形态,不影响血流模式,对治疗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更有利。
罗耀刚主任介绍说:像王先生这样年轻的危重症患者很多,药物球囊扩张术是这类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单纯药物球囊扩张策略是冠脉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不仅可用于治疗传统支架能解决的冠脉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等这些支架无法解决困难的病变。且治疗后的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优于既往的治疗方法或与既往的方法相当。
该术式的顺利实施,不但标志着“介入无植入”的治疗理念在我院的推广,更为以后心血管内科各项新技术在我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临床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