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您曾听说过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但是您听说过
“冠状动脉内介入栓塞”吗?
”8月17日,我院成功实施首例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栓塞术,亦是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科强强联合填补了又一项心血管介入手术技术的空白。
案
例
患者*某,50岁,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胸闷不适,胸闷以剑突下为主,劳累后或午后症状明显,时有耳鸣、耳堵塞感,伴头晕,无呼吸困难、胸痛,同时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在-mmHg。
入院后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及右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随后经我院介入科罗耀昌主任会诊,再经心血管内科一区及介入科医疗团队讨论后,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当前技术最为领先且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弹簧圈介入栓塞:“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栓塞术”。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临床相对少见,一般在心脏超声检查或者冠脉造影中才能诊断,而两侧冠脉-肺动脉瘘更是罕见,且该手术为本院首次开展,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
介入科罗耀昌主任团队和心血管内科一区潘朝锌主任团队针对患者特殊病例进行反复研究、充分论证,最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在评估手术风险、完善术前检查后,于8月17日上午在介入手术室实施手术。
实施手术
01
02
罗耀昌主任和潘朝锌主任术中
讨论手术执行方案
在罗耀昌主任的带领下,仅用时40分钟左右,分别各用2枚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分别栓塞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肺动脉瘘及右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手术顺利结束,术中患者无不适。
术前
左侧
冠脉-肺动脉瘘
术后
左侧
冠脉-肺动脉瘘
消失
术后
右侧
冠脉-肺动脉瘘
术前
右侧
冠脉-肺动脉瘘
术后第二天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同时患者收缩压下降至mmHg,微创介入手术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手术成功
两个冠脉-肺动脉瘘消失
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我院介入科和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高超的专业技术,而且更加体现了他们不断进取、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什么是冠状动脉瘘?
请输入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系指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右侧心腔、冠状静脉、肺动脉干及左侧心腔异常通道,属于较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0.27-0.4%。
什么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请输入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则是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两个血管之间产生了异常通路,这样一来就会使压力高的冠状动脉内血液流向压力低的肺动脉,导致心脏本身供血减少,而加重肺动脉血流负荷。
临床症状
其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数目、大小及分流量。
多数患者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无明显症状,随分流量增加,可逐渐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晕等。
典型体征
心前区闻及连续性杂音,部分患者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大,心前区可扪及细震颤。
CAF潜在风险
引起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瘤样扩张的瘘管突然破裂导致的大出血或心包填塞。
治疗方法
请输入
传统
手术
VS.
微创
技术
●传统方法:采用外科手术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结扎或修补,虽效果肯定,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新技术:近几年,随着心导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介入器械的研发,经导管封堵可应用于各类CAF的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该手术具备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目前已作为CAF治疗的首选方法,越来越多地替代了传统外科治疗,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为广大先心冠状动脉瘘患者带来了福音。
文章来源:医院介入科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