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脏内科陈茂教授团队于年2月在JACC:CardiovascularImaging(影响因子10.,在JCR“放射学、核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类别种期刊中排名第1位)发表文章“PrevalenceandPrognosisofHigh-RiskPlaqueonCoronaryCTAngiographyinHospitalizedPatients”(长按下方
本研究首次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随访时间超过5年,发现冠状动脉CT成像高危斑块不仅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斑块的数量、狭窄程度、高危特征的数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一重要发现提示在冠心病的防治工作中,除了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有待今后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祝烨,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院内科副主任,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人才。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FACC(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研究方向: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共识的编写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邀在欧洲心脏病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中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治的专题报告。
作者投稿心得
我们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科研设计阶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准备,在科研实施阶段重视质控;此外,与放射科团队紧密合作,是取得此次成果的重要基础。JACC:CardiovascularImaging是心血管影像领域重要的杂志,审稿标准严格。在3个月的审稿过程中,编辑和审稿专家提出近20条审稿意见。我们针对其中肯的意见进行了细致修改,针对不合理的意见给予实事求是的回复。与编辑充分和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作者介绍
本文第一作者为杨勇(临床医学博士,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JageshwarPrasadShah为共同第一作者(医院心内科留学生),曾涵江(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余建群(医院放射科教授、主任医师),AbdullahHagar(医院心内科留学生),VivendarSihag(医院心内科留学生),通讯作者为陈茂(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通信作者
陈茂,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人才。担任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会议(PCR—CITChinaChengduValves)、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会议执行主席,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会议伦敦瓣膜会(PCRLondonValves)、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会议东京瓣膜会(PCRTokyoValves)会议联合国际主席,及ESC、PCR、TCT、CSI等知名国际会议的专家委员。在科研项目方面,陈茂教授共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项等;获批科研经费合计逾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RevCardiol、EurHeartJ、JACCCardiovascInterv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约。
第一作者
杨勇,临床医学博士,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促进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成都市高新区医学会心功能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导师为医院心内科陈茂教授。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4篇。
团队简介
医院心脏内科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
医院心脏内科瓣膜病介入治疗团队是由心脏内科主任陈茂教授发起,集合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心脏超声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科室力量,致力于发展和推广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技术的复合型医疗团队。自年成立以来,团队已完成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预装载干瓣植入、全国首例经股动脉TAVR手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例TAVR、首例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团队成员曾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分享“华西经验”,与国内外多个心脏中心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发展瓣膜病的微创治疗技术,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由于团队在心脏瓣膜病微创化治疗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做出的贡献,被授予了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版权声明:华西微家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致电-,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本文编辑:朱 敏
本文排版:陈红梅 张洪雪
寄 语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院院长李为民
早在年,当时医院精神科刘协和教授在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上发表题为“Mental-healthWorkinSichuan”的论文,开启医院SCI论文发表之先河。年5月,华西医院更名为医院。此后,我院SCI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长,年我院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达到篇。年3月,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领域首次排名进入前1‰行列,根据被引频次排序,排名世界第位,国内第8位。~年期间,我院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NEJM、JAMA、Lancet)和学科排名前5%期刊的论文达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医院通过建制度、搭平台、聚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创新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医院科技部牵头启动“大刊论文解读”项目。一为促进研究成果传播、转化与应用,提升华西研究的影响力;二为介绍研究在选题、设计、实施、分析、报告、投稿中的体会,促进全院师生提升研究能力,更多发表高水平论文;三为介绍研究团队、学科,促进院内外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该项目首期精选了我院师生~年期间发表在学科排名前5%期刊的论文,邀请作者团队进行解读,同时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点评,挖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方法的创新与特色、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价值。医院门户网站、“华西微家”、期刊社门户网站和“华西医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