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多采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为患者设定个体化的收缩压(SBP)目标值。该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能否对临床医生决定抗高血压治疗的强度进行进一步指导。
研究者入选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例收缩压(SBP)处于~mmHg范围内的受试者,根据SBP(~mmHg、~mmHg和~mmHg)、估计的10年ASCVD风险及CAC评分(0分、1~分及分)对其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SCVD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
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5岁,中位随访10.2年间,共计发生例复合终点事件。在SBPmmHg者中,CAC评分对复合终点风险具有预测价值。具体来说,在ASCVD风险15%而SBP处于~mmHg及~mmHg者中,与CAC评分为0相比,CAC评分为1~及均可显著增加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R分别为1.7和2.0、3.0和5.7)。在收缩压处于~mmHg者中,不论ASCVD风险如何,CAC评分均与复合终点事件之间并无统计学相关性。当ASCVD风险15%及SBPmmHg时,CAC评分不同受试患者10年内需进行强化降压治疗(SBP控制目标为mmHg)数量(NNT10)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当SBP为~mmHg时,CAC评分为0分及分组所对应NNT10分别为99和24。但是,ASCVD风险5%的受试者则很少出现CAC评分增高。此外,在SBP为~mmHg者或ASCVD风险≥15%者中,NNT10均较小,且受CAC评分的影响较少。
上述结果提示,CAC影像评估与ASCVD风险评估联用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个体化SBP控制目标值的设定,尤其是在估计ASCVD风险为5%~15%的高血压前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中。
参考文献
JohnW.McEvoy,etal.CoronaryArteryCalciumtoGuideaPersonalizedRisk-BasedApproachtoInitiationandIntensificationofAntihypertensiveTherapy.Circulation.;CIRCULATIONAHA...OriginallypublishedNovember23,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