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战略
②强调患者主动参与
③康复团队模式
④终身康复治疗
2.物理疗法①运动疗法
是物理治疗的核心部分,主要通过运动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进行预防、改善和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
②物理因子治疗
是使用电、光、声、磁、水、蜡等物理因子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
3.社会工作的内容①从社会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
②对患者进行系统评定,加强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度。
③与社会福利、服务、保险和救济部门联系,帮助患者解决康复治疗的费用。
④通过与各专业组各成员间协调关系,帮助患者配合各专业进行全面康复。
⑤通过与社会部门联系,解决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困难等。
4.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他对接收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的、潜在的价值。
5.信息的主要特征可识别性、可存储性、可扩充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再生性、性和时滞性。
6.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卫生表单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孕妇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
7.信息按照重要性程度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8.建立电子档案的意义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与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和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9.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三个基本特征①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②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③人体摄入食物所含有的致命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症。
10.食物中*的特点季节性、暴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
11.食物中*的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
食用被致病菌或*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是食物中*常见类型。
1)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2)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
3)引起细菌食物中*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4)导致细菌性食物中*的病原体依次为沙门菌属、变形杄菌、葡萄球菌肠*素、副溶血弧菌、其他细菌或细菌*素。
②真菌及其*素食物中*
食用被真菌及其*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
如:霉变甘蔗中*,赤霉病麦中*,常发生于5~7月。
③动物性食物中*
食用动物性有*食品引起的食物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如:河豚中*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成分的动物性食品。
④有*植物中*
食用植物性有*食品引起的食物中*,如:*蕈、未炒熟的四季豆、木薯等引起的食物中*等。
⑤化学性食物中*
食物化学性有*食物引起的食物中*,如:有机磷农药、鼠药、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亚硝酸盐等引起的食物中*。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死亡率较高。
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与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和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2.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
2、行为危险因素
3、宿主危险因素
主要危因: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幽门与胃癌;乙肝与原发肝癌;人乳头瘤状病*HPV与宫颈癌;EB病*与各种淋巴细胞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
13.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14.高血压1、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症:脑猝死、心梗、心衰、慢性肾病。
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2、高血压诊断标准: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90.
3、高血压危险因素: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15.血压测量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1、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①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
②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
③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
④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
2、自测血压方法:
①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3遍;去掉第1天值,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②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③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3、动态血压
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标准:24小时平均值/80,白昼平均值/85,夜间平均值/75,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
16.糖尿病1、糖尿病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糖尿病分型: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
3、糖尿病诊断标准:三中任一项: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水平≥11.1mmol/L。
4、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17.冠心病1、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城市
2、冠心病分型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3、2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
4、诊断: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可基本明确诊断。
5、典型的心绞痛特点: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心动过速)部位及放射部位(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心前区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缓解,偶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6、急性心梗症状:胸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榨性,难以忍受,有濒死感,烦燥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的升高。
7、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大于等6.46mmol、舒张压大等90mmhg、有吸烟史)、其他(家族史)
18.脑卒中1、脑卒中概念: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2、脑卒中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临表: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表: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4、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诊断首选。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4.1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
其他因素: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19.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第4位1、COPD概念: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2、COPD临床表现: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全身症状;肺功能检查FEV%,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3、COPD危险因素: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4、COPD诊断标准: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金标准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
20.基本卫生保健1、基本卫生保健概念: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2、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3、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21.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1、社会性
2、群众性
3、艰巨性
4、长期性
22.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1、充分享有健康权
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4、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