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中医虽然有异病同治的说法,用现代科学方法又如何来解释?现就中外学者对葛根汤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展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就可以帮助我们揭开经方葛根汤的科学秘密。
科学研究证实葛根汤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和抗过敏等几个方面。
1.1抗炎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汤对实验大鼠关节炎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足关节组织炎性因子IL-1b、TNF-α和PGE2的含量有关。
另外,有研究人员为了筛选抗炎和止痛有效部位,用不同方法对葛根汤水煎液进行萃取,并将所得组分两两组合,结果发现:未经萃取水煎剂的抗炎作用略优于其他组,乙醚、正丁醇部位和水层混合液的作用略强于单一部位,认为乙醚和正丁醇部位为葛根汤抗炎、镇痛的有效组分。
对颈椎病模型大鼠研究中发现,葛根汤下调退变椎间盘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COX和PLA2活性,提示下调PLA2活性,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合成,就是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之一。风寒湿型颈椎病模型家兔研究发现,葛根汤下调颈椎间盘组织中Fas表达,上调bcl-2表达,发挥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1.2抗流感作用
葛根汤作为抗感冒药物,在日本医疗机构每年处方量达万件,在民间亦广泛使用,其机制涉及抗病*、解热和免疫调节等。
1.2.1抗流感病*作用
对发热反应最敏感的DBA/2小鼠感染流感病*后,未给药的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而葛根汤灌胃给药组小鼠则存活或生存时间延长。感染病*小鼠的死因均系肺炎,对其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葛根汤组小鼠肺炎轻微、肺部炎症面积明显减小,而对照组小鼠肺炎严重。由此可见葛根汤具有减轻流感肺部炎症的功效。
1.2.2解热作用
机体感染流感病*后,IFN和IL-1a产生增加,作用于丘脑下部的COX,合成PGE2,引起发热。研究证明,葛根汤明显降低流感病*感染小鼠的体温升高,其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等COX抑制剂,通过抑制IL-1a产生而解热。
1.2.3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对健康雌性犬给予葛根汤和生理盐水后体温、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数和吞噬率研究,发现给予生理盐水前后犬体温无明显变化,而葛根汤组在给药后0.5小时,体温明显升高(最高达0.6℃),并能持续5小时以上,其后逐渐下降。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前后犬巨噬细胞的吞噬颗粒数和吞噬率无显著改变,葛根汤使两项指标显著提高。发热是机体针对病*感染等的防御措施之一,提示葛根汤可提高机体天然防御能力。
流感病*感染小鼠灌胃给予葛根汤,连续8天,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2含量明显增加。IL-12对天然免疫具有促进和活化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感染早期阶段病*的复制。表明升高IL-12含量、促进天然免疫应答是葛根汤减轻流感症状和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期的关键机制之一。
1.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有研究人员运用犬离体心脏灌流标本研究葛根汤对心脏的影响,发现冠状动脉内注射葛根汤剂量依赖性使窦性心率和乳头肌张力增加,这一作用可被β受体阻断剂阻断。同时,葛根汤剂量依赖性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但强度不及异丙肾上腺素。表明葛根汤的正性频率和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直接刺激心脏β受体和(或)节后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
体外试验中,葛根汤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给药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聚集曲线下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葛根汤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作用。
1.4抗过敏作用
葛根汤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异种及同种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PCA),阻止大鼠腹腔和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拮抗组胺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这些研究证明葛根汤通过抑制抗原与IgE的结合,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释放过敏介质,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
2.1在内科的应用
2.1.1感冒
有试验对葛根汤颗粒治疗感冒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以例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为外感风寒型感冒患者为对象,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显示葛根汤颗粒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感冒。
2.1.2颈椎病
颈椎病属于“痹证”范围。葛根汤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而重用葛根能增强其辛甘凉润之力,更增强其解肌、润筋、解痉之功,使颈项肩背强硬疼痛等症明显缓解。对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确有明显作用。用葛根汤原方重用葛根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2.1.3肩周炎
日本专家以健康成人9例与肩周炎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葛根汤提取剂5g,对肩周炎有效以上达78.9%。且服药后有效者侧颈部的皮肤温度明显上升,而无效者的皮肤温度无明显变化,提示给药后皮肤温度上升与其疗效具有相关性。
2.1.4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患者应用葛根汤提取物7.5g天/每日3次,显著改善、改善和稍改善总百分率高于80%。
2.1.5面瘫与肥胖
用葛根汤每日1剂,6日为1疗程,治疗面瘫,12例面瘫患者全部痊愈。
对于体重指数在25以上、基础代谢率低于10%的肥胖妇女给予葛根汤7.5g天/分2次在两餐之间及睡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使基础代谢率上升,体重减少。
2.2在妇科的应用
2.2.1促进乳汁分泌
日本有报道,,妇女产后第1天开始服用葛根汤提取剂7.5g/d,第5天的乳汁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泌乳素值较产前增加2.24倍,而对照组仅为产前的0.98倍。表明葛根汤可能影响丘脑垂体系统,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具有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的葛根素及麻*碱和cAMP等。
2.2.2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常出现肩酸痛、头痛等症状,与肌肉收缩导致乳酸等代谢物蓄积、局部pH值改变,肌紧张亢进引起肌纤维收缩、痉挛,致使肌内压升高、局部循环不良有关。汉方医学认为,皮肤、肌肉分属表、半表半里,葛根汤正是以该部位为作用目标的方剂。其中葛根中除含有大豆素等*酮类化合物外,还含有淀粉及甘露醇等,具有松弛肌肉、缓解痉挛的作用,因此对肩酸痛、头痛有效。
2.2.3老年妇女尿失禁
被尿失禁困扰的老年妇女人数在不断增加,一般认为多为压力性尿失禁。葛根汤中麻*所含的麻*碱作用于尿道内括约肌上的A肾上腺素受体,使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芍药中芍药苷可松弛膀胱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麻*与芍药的相乘作用可有效改善尿失禁。
2.2.4原发性痛经
有国内专家采用多基线单病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6例患者,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4-6个月基线期后,分别给予葛根汤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图示法,趋势模型及非趋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3例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又有学者认为:风寒感冒的代表方葛根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具有单次给药有效,连续给药不易复发的特点,不仅符合异病同治和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法则,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也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2.3在儿科的应用
春季小儿病*性肠炎,常发生于3~4月间,多见于3个月至1岁的小儿。患者太阳表证与阳明病症两者同时并存,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5伤寒论6云: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以葛根汤治疗病*性肠炎患儿46例,治愈率达%,且随访两个月均未见复发。
2.4在皮肤科的应用
2.4.1局限性硬皮病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硬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属于寒,是因素有阳虚气亏,复因风寒湿邪所侵,致使气血不畅、寒凝血滞、脉络不通,以致肌肤失濡,发硬成痹。运用葛根汤治疗硬皮病患者28例,15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无效4例,痊愈率54%,有效率86%。
2.4.2荨麻疹
荨麻疹属于“风痧”、“风疹”之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瘙痒性疾病,由于长期瘙痒可发展成弥漫性神经性皮炎,或可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较棘手。运用葛根汤治疗荨麻疹51例,有效率达98%。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葛根汤的深入研究,葛根汤的药效得到全面科学证明,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现在市场上有销售葛根汤的中成药,大家应用起来更为便利、安全。其中以新剂型葛根汤颗粒剂最广为人知,颇受欢迎。
新型中药——葛根汤颗粒
新型中药葛根汤颗粒年上市了,带动了风寒感冒药用药市场的整体发展,同样因其“普、简、廉、效“,受到医生及用药人士的普遍好评。
“葛根汤颗粒”是用现代先进工艺生产的“葛根汤”的口服溶液,保持了“医圣”张仲景原始组方,与中药古法水煎疗效特色完全一致。而且厂家精选上等药材,应用国内领先的浓缩工艺-纳滤膜分离技术分离药液,只过滤不提取,有效保证原方中的有效治疗成分含量稳定,并且去除杂质,使得药物质量好、口感好(微甜),不用费事煎煮,服药方便、快捷了。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患者早在感冒初期应用,服用一袋/次(服用量为一天三袋)即可消除症状,无明显*副作用。
针对各类人群受凉后引起的各种不适,如:头痛、颈痛、肩痛、背痛、关节痛、肌肉痛、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等!即中医所说的“风寒表证”,“葛根汤”具有发汗解表,解肌止痛的强力功效,有效缓解、治疗“风寒感冒”症状,受风着凉快喝葛根汤颗粒,驱风寒、解病痛。全国独家,医保目录品种!现代家庭必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