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治疗全身缺血性疾病的无创伤性的、无痛苦的物理疗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已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什么是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ECP)是利用包裹在人体下肢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下肢和臀部的血液驱回主动脉,增加心脏供氧,减少心肌损耗,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素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等目的。
体外反搏的发展史
体外反博治疗技术(EECP)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的科学探索,新的作用机制不断被发现和论证,通过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组成的体外反搏多中心研究(MUST—EECP)等数据论证和证实相对安全、舒适、效果较好,属于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技术方法,可以改善内脏器官血液循环。
体外反搏的工作原理
体外反搏是一项无创性体外循环辅助装置,病人躺卧在治疗床上,双下肢及臀部包扎三组气囊,身上连接电极片,计算机系统自动捕获人体心电图,通过识别心电图中的R波作为触发信号,在心脏的舒张早期,三组气囊由下至上以约50ms时差逐级充气加压,之后保压一段时间,在心脏收缩期前,三组气囊同时放气,完成一次循环。同时,通过监测系统,可以获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收缩波和反搏波波形。
体外反搏适应症
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广泛,在心脑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伴有心肌缺血;病*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因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律失常;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一过性)脑缺血(TIA);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综合征(脑源性和颈源性);早期血管性痴呆;帕金森氏综合症(脑供血不足所致);失眠。
体外反搏在肺病中的应用
体外反搏在肺病,尤其是在肺康复中的应用,对于肺功能损伤人群,常常见运动耐力下降,营养不良,情绪抑郁,睡眠障碍的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体外反搏作为一种被动的有氧运动,主要原理为提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加生物活性物质释放改善、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体外反搏治疗已经在我科应用多年,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撰稿:佟洋洋
审核:赵东凯
温馨提示:
年12月04日(本周三)
肺病康复科第一期患者康复培训班已开讲,本期课程题目是《什么是肺康复》,主讲人为佟洋洋医生。此次康复培训班共六次课程,对于听满四次课程的患者将会免费赠送肺功能检查1次,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畅快呼吸,自由活动!
地点
深圳街与海口路交汇,医院肺病康复科(八楼)
咨询电话
肺病康复科咨询、
肺病康复科联系人:佟洋洋、王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