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主要包括: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诊断心脏病除了病史、症状和体征之外,需要辅助检查的支持:如心电图、心脏标志物POCT检测、影像学等手段。常见的心脏标志物POCT检测如下:
01肌红蛋白(Myo)
血清中的Myo来源于肌肉组织的损伤,主要是骨骼肌损伤,当然也包括心肌损伤。由于Myo分子量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2-6小时左右就开始升高,6-12小时达高峰,Myo的升高比其他标志物都要早1-2h,可以作为排除早期AMI的重要指标。Myo水平增高持续时间很短暂(24小时),所以Myo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扩展。频繁出现Myo水平增高提示原有心肌梗死仍在持续。
0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CK-BB、CK-MB、CK-MM。CK-BB大多存在于脑中,CK-MB心肌含量最多,CK-MM在骨骼肌中占90%。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辅助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之一。CK-MB在心肌梗死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诊断AMI的”金指标“。
但是,当骨骼肌受到严重损伤时,CK-MB也会升高,所以在诊断AMI时应参考其他指标。
03肌钙蛋白I(cTnI)
从年国外报道外周血检测cTnI诊断心肌梗死以来,取代了CK-MB作为AMI“金指标”的地位。
cTnI是一种收缩蛋白,仅存在于心肌中,发生AMI时,cTnI3~6小时开始释放,10~24小时达到高峰,恢复正常时间为5~7天。具有其独特的心肌特异性和诊断窗口期较长的优势,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确定标志物,AMI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敏感性%,特异性91%)。cTnI浓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不同的浓度反映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其动态检测对于判断预后非常有帮助。
04Myo/CK-MB/cTnI
Circulation报导:5例病人,其中例经Myo/cTnI/CK-MB联合检测确诊为AMI,如用单一指标检测,Myo单个心肌损伤指标,仅能确认例、阳性检出率49%;CK-MB为例、阳性检出率46%;cTnI为例、阳性检出率57%。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避免AMI漏诊和误诊。
0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但在心脏以外的组织中也有低浓度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hFABP是比Myo更敏感更特异的早期诊断AMI指标。
h-FABP同时也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死亡率预测的重要标志物。Viswanathan等人发现在预测ACS患者18个月内死亡或心梗概率时,作为独立预测因子,h-FABP比cTnI具有更好的预估效力;而N.Kilcullen等人在预估ACS患者12个月后死亡率时发现h-FABP与cTnI联合预测,可有效鉴别出高危患者。
06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
由心室肌和脑分泌的B型脑钠肽原前体(proBNP),可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B型利钠肽(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NT-proBNP和BNP这两项作为心衰的鉴别诊断I级推荐指标。但是NT-proBNP半衰期比BNP长,稳定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BNP,且NT-proBNP没有生物活性,抗药物刚绕能力强于有生物活性的BNP。
NT-proBNP用于心力衰竭(HF)的诊断、分级和预后的判断。在HF的早期NT-proBNP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和射血分数成反比,并随治疗有效而下降。
同时可用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时,NT-proBNP水平升高,肺源性呼吸困难时几乎不升高。
07D-二聚体(D-Dimer)
D-Dimer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Dimer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诊断,当发生DVT和PE时,D-Dimer浓度升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D-Dimer浓度升高,因此结合临床检测,D-Dimer提高DIC的确诊率,特异性高达93.2%。
8Myo/CK-MB/cTnI/NT-proBNP/D-Dimer
五项联合检测能全面辅助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防止漏诊和误诊;
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和评估,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可作为术前、术中、术后的检测工具,一定程度避免医患纠纷。
[1]高润霖总主编.刘德培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血管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07:78
[2]曹传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与活性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年第7卷第1期
[3]潘柏森.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和检测进展.[J]上海检验医学杂志年第18卷第1期
[4]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检验世界网
[5]张家华.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血栓与止血杂志.年第2卷3期
[6]王金和.肌红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9(08):-.[7]徐国宾.CK及其同工酶CK-MB测定的方法学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31(12):-.
你花了·来阅读
点个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