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心病rdquo也可能是
TUhjnbcbe - 2021/1/23 14:01:00

点击上方小字

即可
  颈心综合症你听过吗?
  说起冠心病与颈椎病的关系,现在有一个新名词称为:颈心综合症。这个名词看上去简单,可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并让多数人去认识它,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冠心病终期转为心肌梗死
  关于冠心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遇到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就通常称之为冠心病,其病理解释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心病,亦可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该病早期是以心慌、胸闷为表现,或者活动后出现自觉气短等症状,再加重一点就会有心绞痛的表现。主要是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但是有的病人会以牙疼、小指疼痛、咽喉部疼痛为表现形式,感觉有胸痛伴有压迫、发闷紧缩感。此时病人常不敢说话,或者说话声音很低,常在劳动后,或者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出现,持续时间一般在3-5分钟。假如是处于稳定期,可以持续数十年,但是有很多病人最后的转归为心肌梗塞,或者出现猝死,所以说该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
  冠心病的传统治疗有局限
  由于对于此病的认知仅停留在发现到治疗的范围内,多采用口服抗凝、活血、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为主进行缓解治疗。过去,总是认为冠心病多由于劳累过度、高血压、血黏度增高等病因导致。诚然,这些病因的确存在,但是尚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实没有哪一种疾病是没有病因的,多由于医疗认知的水平有限,造成人们对一些疾病的认知相对不足。现实社会中,该病常见于六十岁左右人群,甚至不乏四十岁以下的患者。
  支配心脏的神经都与颈椎密切相关
  首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神经支配。在整体上,心脏受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1.心迷走神经对心脏起抑制作用,其节前纤维起始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终止于心壁内神经元,换元后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区和心室内传导系统,心室肌也由部分迷走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对心脏起抑制作用,是通过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起作用的,可引起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和传导降低,甚至传导阻滞。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
  2.心交感神经对心脏起兴奋作用,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始自脊髓胸(Tl-T5)侧角神经元,节前纤维在星状神经节或颈神经节中更换神经元,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再组成心上、心中、心下神经,进入心脏,分布到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是通过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来实现的。它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并能加速房室交界区的兴奋传导过程。
  椎动脉缺血会导致心肌缺血
  上述是解释了心脏的神经支配,那最重要的是探讨心血管中枢。虽然调节心脏活动和血管舒缩活动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脊髓侧角、脑干、下丘脑、小脑和大脑的一些部位,但是它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因为延髓的血液供应来自于椎动脉,所以当颈椎出现病变时,刺激或者挤压椎动脉都可以引发延髓的供血不足,心血管中枢的营养也就会出现相应不足。迷走神经中枢同时也会因为缺氧,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加重其对心脏的抑制,引起心收缩力减弱,传导降低,甚至出现阻滞。当位于延髓的交感神经中枢缺氧时,其支配的冠状动脉同样出现血流减慢,降低其灌注量,导致心肌缺血,严重者出现心肌梗塞或者猝死。
  脑力劳动者易患颈椎病也更易诱发冠心病
  如上简单地说明了一下颈椎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再反过来看一下我们周围的人群,哪些人容易出现上述情况呢?首先要看其工作性质,相对于每天劳作的体力工作者,脑力劳动者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是因为其工作性质及工作中不良姿势等综合原因,更容易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如长期俯案低头工作,活动、休息又偏少,而且脑力劳动的人群,其交感神经更容易因工作的紧张而持续兴奋。再者,喜欢躺在床上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看书等,这些情况也更容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所以相对来说,其引起冠心病的几率会更大。
  所以请大家多注意一下颈椎,不能认为自己的脖子没有明显或剧烈疼痛不适,就不是颈椎病。多数情况下,颈心综合症病人的颈椎不一定会伴随明显的软组织疼痛症状,可能会以头痛或者头晕为主,有时伴有视力模糊;其的有鼻炎、咽炎症状等;但是有一点是共有的,那就是后枕部多会伴有较明显的压痛等体征,需要临床详细问诊、查体等。综上所述,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应先检查一下有没有颈椎病,向专业医生寻求咨询帮助。

来源:健客网

---------------------------------------

·感谢您对名家心讲堂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心病rdquo也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