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概念
1.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单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继续,均可认为是GDM。
或:在怀孕期间发生或第一次发现有葡萄糖耐量减低。
2.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可有分别是患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二、发生GDM的高危因素
1.糖尿病家族史;
2.以前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3.高龄妊娠;
4.肥胖,BMI≥27者或中心性肥胖者危险性更高;
5.产科因素,如多产史、巨大儿史、死产史、不孕史、婴儿先天畸形、羊水过多史等
6.出生时低体重者;
7.其他,如种族或环境因素。
三、妊娠对血糖的影响
1.空腹血糖(FPG):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正常未孕妇女,且中、晚孕期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早孕期的空腹血糖。
2.糖耐量:孕期血胰岛素释放较非孕期更为活跃,而血糖峰值高于非孕期并延迟出现,恢复正常水平也缓慢,即妊娠时胰岛素敏感性低于非孕期,这与妊娠期存在着许多特有的拮抗胰岛素的因素有关。
3.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1)胰岛素需要量:妊娠早期,胰岛素用量为非妊娠期的70%;妊娠后20周,胰岛素用量较非妊娠期增加2/3。临产时,子宫强烈收缩、能量需要增加及进食减少,极易引起低血糖。产后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的用量需减少1/3~1/2。
(2)低血糖
(3)酮症酸中*
(4)肾糖阈值降低
(5)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四、高血糖(糖尿病)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
对母亲:
(1)自然流产
(2)羊水过多
(3)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4)感染
(5)酮症酸中*
2.对胎儿、婴儿:
(1)围产期胎儿死亡率
(2)胎儿畸形
(3)巨大胎儿
(4)智力低下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6)新生儿低血糖症
(7)新生儿低钙血症与低镁血症
(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五、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
1.国际通用White妊娠糖尿病分级(仅供参考)
根据国际通用妊娠糖尿病的White分级法,可将GDM分为下列十级:
A级孕前已有糖耐量损害,仅饮食控制即可,发病年龄及病程不限
B级发病年龄20岁,糖尿病病程10年
C级发病年龄10~19岁,病程10~19年
D级发病10岁,或病程10年,或眼底有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或伴有非妊高征性高血压
E级发病年龄10岁,病程20年,伴盆腔动脉硬化
F级已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尿蛋白mg/d)
R级已合并有眼底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
R1级同时合并有R与F两级病变
H级已合并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T级有肾移植史
分娩前如何有效管理?
(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孕妇掌握检查血糖的方法,并作好记录;注意测量体重、血压;妊娠30周后,教会孕妇自行胎动计数。
(2)定期产前检查强调多学科合作,共同监护
(3)心理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使之了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保持稳定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顺利分娩的信心。
(4)饮食指导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等制订和调整饮食治疗食谱,有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
(5)运动疗法对于妊娠期妇女,注意适当掌握运动的时间、强度、个体化及安全,避免在空腹和胰岛素剂量过大的情况下运动,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操等。
(6)指导孕妇自我监护指导孕妇掌握检查血糖的方法,并作好记录;注意测量体重、血压;妊娠30周后,教会孕妇自行胎动计数,一旦胎动减少,少于每小时4次或少于每12小时30次,应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就医。
(7)预防感染应加强卫生宣教,增强抵抗力,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一旦出现感染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治疗,使之得到有效控制。
(8)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尤其注意剂量准确,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和酮症酸中*症状。
(9)防治并发症 肾脏病变、神经的病变、早产、羊水过多、高血压和难产等。
分娩后又如何科学管理?
(1)加强血糖监测
(2)合理使用胰岛素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等抗胰岛素激素迅速下降,加之产后失血,体液丢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3)新生儿护理孕妇高血糖直接导致胎儿高血糖,引起胎儿高胰岛素症,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中断糖的供给,易发生低血糖。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对脑细胞的损害,生后2~6小时常规测血糖。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感染;观察脐部反应、分泌物多少及脱落时间。保持母婴病房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感染。
六、特殊的检查
1.血糖监测
2.体重监测
3.肾功能监测
4.胎儿监测
摘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
特表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