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节,翻到一篇论文是谈论睡眠与卒中的关系。读完颇有感触。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原文。
案例一:本人老妈。老妈年第一次中风前,其实应该已经有过好多征兆症状。那时候50多岁的老妈进入更年期,一直抱怨失眠和耳鸣,那时候她的血压不太稳定,在门诊检测也最多只有/80,通常情况/80;老妈的也没有明显的血糖和血脂毛病。按照那时候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医生没有把她按高血压病人对待(现在想来,没有及时重视和做好更年期血压管理,是老妈反复失眠的重要原因)。所以,每当她去找医生述说失眠和耳鸣时,医生们都是对症的检查耳鼻喉,发现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医生们通常也只是按照失眠给予谷维素,维生素B之类,再加上安神中药进行治疗(事实证明这类治疗基本无效)。她自己则喜欢到药店或听信卖保健品的去买了各种不明成分的补品,我则是给她买褪黑素之类的保健品(然而这些药物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按照老爸的回忆,老妈睡眠自50多岁后就一直很糟糕,每天晚上都要上无数次厕所,去厕所倒不见得是小便多(老妈这时候应该已经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尿频问题),而是实在睡不着。白天时间一到下午就犯困厉害,反倒能睡踏实2-3个小时,而夜里却辗转反侧。睡不着的老妈心思也很重,有时候会深夜突然打电话骚扰一下儿女。脾气也是越来越固执,情绪也随时爆发,我和弟弟都噤若寒蝉。我当时太年轻对这些症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认为失眠主要是思虑过度的问题,并未往更严重的脑卒中先兆去想。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对失眠问题与血压的关系更有所了解,对中老年人更年期保健问题更加强调和重视的话,或许老妈也不会那么早得中风。
案例二:同学孩子的英语老师。这几天听同学说了一件事,她最近为感激孩子的英语培训班老师,请老师夫妇到饭店吃了顿饭。这位中年英语老师教学非常优秀,也非常敬业,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白天又要负责好多个班级的教学。用餐期间,同学发现该老师说话经常气喘吁吁,出于职业敏感,医院做做体检。开始老师还挺满不在乎的,果不其然,老师体检结果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冠脉造影检查血管狭窄已经超过50%。后来同学和我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问她那位老师的一些情况(是否胖?是否失眠?答:肚子大,脖子粗,面色黑*,经常深夜熬夜失眠),于是我和同学说,还是再建议那位老师再去检查脑血管吧。结果,颈总动脉彩超结果显示已经发生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左侧局部管腔直径狭窄率大于60%。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位老师说话气喘吁吁和反复失眠了(心肌供血不足和脑供血不足)。
下面来看一下前面提到的文章中谈论的睡眠与脑卒中的关系
1、失眠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失眠可导致大脑神经紊乱,进而诱发和加重脑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那么失眠是如何引起高血压的呢?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睡眠不足会导致过度激活交感神经,减少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调节,降低自主压力反射器的灵敏性,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后,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功能受损,出现心律失常,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进而引起高血压。
而高血压患者,睡觉时也经常能感到心脏跳动引起的浑身“扑腾扑腾”的感受,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睡眠质量,进一步加剧病情。
失眠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这些负性情绪会增加机体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诱导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都会破坏血管内皮,引起众多心血管疾病,包括心梗、心衰等等。加重血管阻力,促使血压升高并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此外,失眠还可进一步增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增加机体皮质醇的分泌,造成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2、长期赖床、长睡不醒也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睡眠时间的长短会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睡眠过程中,血流速度较为缓慢,血液呈高黏状态,过长时间的睡眠可能造成脑血栓的形成,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睡眠时间延长是脑血栓、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有研究发现,相对于睡眠时间6~8小时的人群,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群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更高,且持续性长睡眠人群的脑卒中发生风险要高于持续性短睡眠的人群。由此可见,长时间睡眠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应尽量维持睡眠时间于6-8小时,避免睡眠时间过长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睡眠时间延长的现象较为常见。有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短时间睡眠所带来的10-20%的风险,长时间睡眠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高达60-70%。(按时作息是健康之源)
3、睡觉打呼噜呼吸暂停是脑卒中风险因素
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多。有证据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病明显增加。未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在调整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仍增加了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队列研究发现,在调整年龄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不同性别的脑卒中发生率均升高,尤其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
4、睡眠障碍与脑卒中“互为因果”,容易恶性循环
一方面,脑卒中诱发睡眠障碍。脑卒中发生后,机体脑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大量*性物质释放,可对脑部的网状激活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睡眠-觉醒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导致睡眠系统紊乱,诱发睡眠障碍。同时,脑卒中患者存在脑部血流量减少和血流速度减慢的情况,易引起脑组织缺氧或缺血,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日间过度嗜睡、发作性嗜睡及睡眠结构紊乱等,造成正常睡眠无法维持,发生睡眠障碍。
另一方面,睡眠障碍让脑卒中更加恶化。而这些紊乱的睡眠结构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继而加重增加高血压、脑血栓等脑卒中危险因素,造成脑卒中发生风险增高临床应高度重视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及时干预避免陷入恶性循环而造成病情恶化。
感触和建议
1、人到中年要开始重视更年期的健康维护,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调节好心态;
2、出现睡眠问题,如果排除饮食和作息变化因素外,要尽量多方面进行原因查找。尤其是更年期的抑郁与焦虑(比如老妈)要尽早先进行更年期激素补充、心理建设,必要的时候吃抗抑郁的药物。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应该尽早进行药物干预,有必要时也要进行抗抑郁治疗。
3、重视对血压的监控和管理,对于不稳定的血压,不能掉以轻心,心存侥幸,同时要检查血糖和血脂的情况;
4、中年肥胖(腰围粗、脖子粗)的,有必要检测颈总动脉彩超、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尽早排除潜在风险。
参考资料:
1、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王利*,医疗装备年8月第33卷第16期;
2、现代化睡眠医学中心建设的构想与实施,叶京英,尹国平,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Vol.30,No.3。
医药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