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血脂检查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
血清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
总胆固醇(TC):5.23―5.69毫摩尔/升。
甘油三脂(TG):0.56―1.7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于1.00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3.12毫摩尔/升。
脂蛋白(a)[Lp(a)]:小于毫克/升。
磷脂(PL):1.3―3.2毫摩尔/升。
游离脂肪酸(FFA):0.4―0.9毫摩尔/升。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总胆固醇(TC)
如果超过5.72毫摩尔/升,可视为血脂增高。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
甘油三脂(TG)
如果超过1.7毫摩尔/升,为甘油三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低于0.56毫摩尔/升,称为低TG血症。见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或者继发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肿瘤晚期、恶病质及应用肝素等药物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饮食、肥胖、饮酒与吸烟、运动、药物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在2.6毫摩尔/升以下。增高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脂蛋白(a)[Lp(a)]:增高可见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创伤和炎症、肾病综合征和尿*症、除肝癌外的恶性肿瘤等。降低可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脂蛋白在肝脏合成。
磷脂(PL):在肝脏合成最活跃,主要由胆汁和肠分泌,自粪便中排出。磷脂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增高常见于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另外,他对于未成熟儿(胎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症出现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游离脂肪酸(FFA)正常情况下,在血中含量极微,而且易受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能凭一次检测结果来评判,要作连续的动态观测。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库欣症、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素瘤、脑垂体功能减低、艾迪生病。
需要检查的人群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患者及肥胖人群。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三高症、高脂血症、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泛发性扁平*色瘤、肥胖症。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禁食,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即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应注意忌用高脂食物;不饮酒,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塞、妇女月经、妊娠等。
不要服用某些药物时检查,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不适宜人群
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不良反应与风险
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END-●●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