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丹玲,冯颖青,金花,刘灿
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脂综合指数与老年人冠状动脉发生的关系。
方法
年6月至年6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资料完整的老年胸痛患者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测量患者肾功能、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综合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有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76.13±4.56)岁,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分别为例和35例,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为67例,38例和10例。各组间收缩压、血脂综合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脂综合指数(OR=1.91,95%CI:1.12~3.20,P0.)是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OR=1.59,95%CI:1.21~2.99,P=0.)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脂综合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让患者产生心绞痛[1-2]。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往研究表明年龄,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等均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4],近来研究发现血脂综合指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探究血脂综合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发生的关系。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6月至年6医院选取且资料完整的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胸痛患者例,入选标准包括:(1)年龄≥65周岁;(2)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标准包括:(1)缺少抽血资料;(2)未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合并糖尿病史;(4)合并脑卒中史。本回顾性研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血液检测入选患者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2~3mL,由日式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血糖、生化等化验分析,并计算血脂综合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
1.2.2血压测量高血压的测量和诊断标准[6]:根据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主要依据Judkins标准方法进行操作,经右侧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插管,对心脏的主要血管,即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进行多体位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由两位副高或以上专家进行阅读,依据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定义为冠心病[2]。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相关因素。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共有例老年人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76.13±4.56)岁。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分别为(男/女,69/46)例和35(男/女,20/15)例,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为67(男/女,42/25)例,38(男/女,20/18)例和10(男/女,7/3)例。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69/)vs.57.2%(20/35),P=0.];两组患者年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肾功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病变支数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间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血脂综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综合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见图1。
2.3血脂综合指数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
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和血脂综合指数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OR=1.55,95%CI:1.01~2.66,P=0.)、总胆固醇(OR=1.24,95%CI:1.03~1.72,P=0.)和血脂综合指数(OR=1.91,95%CI:1.12~3.20,P0.)是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综合指数(OR=1.59,95%CI:1.21~2.99,P=0.)和收缩压(OR=1.12,95%CI:1.06~2.57,P=0.)仍是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众多因素单独或共同参与它的发生。既往大量的研究表明,血脂代谢紊乱或异常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3,7,-8]。本研究发现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也发现血脂综合指数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而且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代谢紊乱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血脂蛋白的紊乱,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浓度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等[9]。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脂紊乱,我国血脂异常呈现增加的发病趋势,这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减少、饮食习惯改变、久坐等因素密切相关[7,9-10]。既往研究表明,随着血压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生越高[11]。本研究也发现收缩压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血糖代谢紊乱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进而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也发现空腹血糖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12]。体质量指数是反映肥胖的一个重要参数[13],肥胖症患者血浆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相关[14-15]。
本研究发现,在调整众多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年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等后,血脂综合指数仍然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说明血脂综合指数也是反应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临床参数,而且这个参数容易获得,此外,单项的血脂指标虽然可以反应血脂一方面的情况,但是当血脂处于正常浓度时,尚不能明确血脂是心脑血管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脂综合指数是综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4种临床上常见血脂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时它可很好的去除部分血脂正常患者和单一分析某一血脂成分带来的偏移,对于血脂正常的老年患者,当其综合指数较高时可能已经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危险水平,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对指导临床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综合分析血脂对临床的指导有更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指导早期干预并发症做出向导。
参考文献(略)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