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VIA述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
TUhjnbcbe - 2021/6/30 19:21:00
北京皮肤病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涵盖一大类病人群体,包括除外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绞痛外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绞痛或心绞痛当量病人,但通常除外心肌病、左室肥厚和心脏瓣膜病病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发病率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复杂,缺乏公认有效的诊断评价方法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FerdinandKC等在“女性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和非侵入性诊断评价”[CVIA,:3(4):–]一文中对该疾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目前最新最有效的无创诊断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一个排除诊断过程,因此非侵入性诊断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可接受性也显著优于侵入性诊断方法如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能是评价患者心外膜血管有无有意义狭窄病变最佳的评价方法,其检测结果与血管内超声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其检测结果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

然而冠状动脉CTA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心率较快、频发早搏或房颤心律可能导致其准确性降低,同时参考血管的选择、长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可能影响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准确性,此外,冠状动脉CTA检查尚不能像血管内超声和OCT等能够准确识别不稳定斑块,评价血管内膜、中膜、外膜结构和斑块负荷,但冠状动脉CTA对评价冠脉钙化有高度的敏感性,其钙化积分可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高度钙化可能与PCI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相关。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评价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准确性优于SPECT同时没有辐射损害。与冠状动脉CTA相比,磁共振成像可以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血流评价,同时磁共振成像使得心肌代谢成像成为可能。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中还处于早期应用阶段,还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撑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受设备可获得性和技术难度等因素影响限制其在基层广泛使用。同时磁共振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和OCT比较仍然有冠状动脉CTA的一些局限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也是目前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PET虽不能评价冠状动脉解剖情况,但其对心肌灌注的评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其可进行心肌血流评价和血流储备评价,其应用前景可期。

Table1.Additionaltestsforexactidentificationoftheextentofnon-obstructivecoronaryarterydisease(Z.Makarovi?etal,ActaClinCroat;57:-)

总之,目前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评价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危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正确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评价,以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其最佳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述评者背景

尹扬光,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年获陆**医大学(原第三*医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学医院工作,年主动申请转业到重庆医院工作。擅长心内科危重症的救治及冠心病介入诊疗。主要从事干/祖细胞参与的损伤血管修复机制,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参与的损伤血管不良重构,动脉血管介入与再狭窄研究,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健委科研课题、重庆市卫健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SCI他引余次。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CVIA述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