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术。该例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心脏起搏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患者今年68岁。因心慌、心悸20多年,胸闷气短10多年,医院就医效果不佳。前段时间,因病情加重,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性),具备起搏器植入的指征。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介入手术团队综合患者有明确心衰的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认为传统的心室起搏电极置放在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长期这种异位的起搏心律可能会导致心脏重塑、加重心衰症状,最终决定采用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为患者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保证患者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从而保护心功能。
而相比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能避免人为造成的心室收缩不同步,最大限度减少远期因非生理性起搏导致的心衰发生率,甚至改善已经出现的与心脏电传导异常相关的心衰。
左束支解剖学分布有其特殊性,即使开胸也很难准确地找到它。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准确地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定位在此,增加了心脏精细操作的难度,对手术医师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7月24日,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严密的技术准备,由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邓小*主任医师,刘盼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介入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起搏器工作正常,无不适。
△术中心电图变为右束支阻滞,表明起搏位点到位。
△术后X影像,提示心室电极固定在室间隔中部(为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理想解剖位点)
据刘盼介绍,左束支区域起搏是目前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可使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传导,保证了相对正常心室电激动顺序,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可以近乎完美地解决生理性起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术后患者的心率稳定和心脏功能。
延伸阅读
心血管内科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是四川省乙级重点专科、广元市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是广元市首个独立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专业学科,在广元地区最早取得心脏介入治疗四项全部技术资质,引领着川陕甘毗邻地区心血管学术发展。
心血管内科设有三个病区,现有医护人员48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8人;四川省第11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广元市学术和学科带头人4人,广元名医4人,多人在国家、省、市学术团体任职。承担多项科研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元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在广元及川陕甘毗邻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科室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重症心源性休克的抢救;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食道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起搏器植入术、ICD植入术、CRT植入术、冠心病PCI支架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射频消融术、IABP泵抢救心源性休克等心脏介入手术。近年来,医院专家定期来院进行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学科规划,新开展了房颤三维标测及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技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等多项新技术,科室医、教、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责任编辑:陶伟
编辑:*呈韵
审核:谢春燕
来源:广元日报、医院
往期回顾
广元市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公告(第45号)附广元市新冠病*核酸检测机构信息公示落实落地疫情防控扛牢扛实卫健职责广元人,事关每个家庭福祉,请你参与优化生育*策网络问卷喜欢就点一下(づ ̄3 ̄)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