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专题心脏病检测
TUhjnbcbe - 2022/5/9 13:10:00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85336.html
如今,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脏病,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

心脏病检测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维持整个身体的运转,一旦心脏发生病变,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发生心脏病之后,症状轻微的患者不会发生明显不适,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医院就诊。

心脏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下面就从心梗诊断、风险预测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心脏检测套餐中常见的几种生化检测项目。

一、心梗诊断

#1肌钙蛋白I(cTnI)

肌钙蛋白是心脏的结构蛋白,由三个亚单位组成,即cTnI、cTnT、cTnC。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立即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h后,血中cTnI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2-24h达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由于cTnI可检出微小心肌损伤,已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是公认的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以及协助ACS危险分层和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

临床意义:

(1)诊断AMI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

(2)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冠脉复通后30-60min优于CK-MB和Myo。

(3)判断心肌梗死面积。

(4)可敏感地测出小灶可逆性心肌损伤的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2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分子是由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有三种亚型CK-BB、CK-MB和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占血清中CK的0~4%,CK和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特别是CK-MB更具特异性。在急性心肌梗塞后3-6小时,血清内CK-MB即可升高,12-24小时后达到峰值。CK-MB活性增高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

(1)无条件测定cTn情况下的首选心肌标志物。

(1)窗口期短,还可用于判断再梗死。

(2)估计梗死部位:前璧、前侧壁后璧、后侧壁、前间壁心内膜下。

(3)溶栓再灌注指标: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可引起血清CK-MB升高,导致峰值时间提前。

#3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量氧结合蛋白,在肌细胞内具转运和储存氧的作用。肌红蛋白只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内,其他组织包括平滑肌内都不含有此种蛋白。在心肌受损时即从心肌细胞中弥散出来,由于其分子量小,很容易较早地释放入血循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1-2小时肌红蛋白即开始升高,6-9小时达峰,约24小时恢复至参考范围,所以Myo成为近年来测定AMI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清Myo的测定有助于心梗,肌肉营养不良,心肌炎及心肌病的诊断,有助于疾病治疗和预后的评估。

临床意义:

(1)胸痛发作2-12小时内,Myo阴性可排除AMI。

(2)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3)窗口期短,可用于判断再梗死。

#4缺血修饰蛋白(IMA)

IMA是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故能更早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更早预测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早期诊断困难,而IMA对ACS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的灵敏度要显著高于cTn。

临床意义:

(1)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2)辅助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排除诊断和危险分层。

(3)冠脉事件PCI术后判断指标,无侧枝循环患者的IMA值明显高于有侧枝循环患者,IMA值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5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心肌受损时H-FABP可以很快地释放出来,受损心肌的多少是血中H-FABP浓度升高程度的直接原因,临床上已经证实H-FABP浓度能够估测心肌的受损面积。大约50%~80%的心脏能量都是由脂质氧化提供,H-FABP在心肌代谢中特别重要,由于H-FABP在心肌受损90min后即可迅速地测量出来。因此,H-FABP可作为辅助诊断心肌受损症状开始的指标。

临床意义:

(1)AMI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2)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3)对AMI早期患者测定H-FABP水平可估测AMI面积。

(4)监测AMI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情况。

(5)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素。

二、风险预测

#6髓过氧化物酶(MPO)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MPO可以作为心肌损伤、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MPO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MPO作为一种炎症标记物,在CVD的诊断和危险评估中有重要意义。MP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AMI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易损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可以导致MPO水平增高,所以,MPO可以作为评估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准确指标。

临床意义:

(1)心血管疾病预测的独立风险因子。

(2)冠心病(CAD)发生发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测及预后判断指标。

(4)心力衰竭(HF)严重程度判断及风险评估。

(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风险预测。

#7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人体内蛋氨酸(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没被正常利用的一种氨基酸前体。Hcy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Hcy导致心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包括,损害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改变脂质代谢及促进血栓形成等。

临床意义:

(1)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与脑卒中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2)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Hcy与H-FABP联合检测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渗漏率。

(4)高Hcy血症是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5)高Hcy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等)密切相关,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6)高Hcy血症是终末期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发生发展中旳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8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由炎症细胞产生,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中的氧化修饰磷脂,主要与循环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

临床意义:

(1)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发生。

(2)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3)预测和评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9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具有更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诱发人体血栓素的合成、进而导致血栓形成的作用,其致动脉硬化作用更明显,与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显著相关。

临床意义:

(1)冠心病的独立危险性因子。

(2)CHD、ACS患者脂蛋白代谢紊乱新指标。

(3)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患者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的水平。乱、脂质紊乱在心血管疾病中出现更早,是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专家推荐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

心脏标志物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建议:(1)对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患者应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2)心肌肌钙蛋白(包括cTnI和cTn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最强和敏感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在不具备条件检测cTn时,可以采用检测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建议用CK-MB质量法)或总肌酸激酶(CK)的方法。(4)发病6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5)在临床观察了解MI后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区域有无扩大时,肌红蛋白或CK-MB是较好的标志物。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胸痛无创诊断建议之心肌标志物:目前诊断缺血性胸痛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急性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应用首选cTn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凡cTn化验值超过正常上限第99百分位时提示心肌损伤。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采用CK-MBmass作为最佳替换指标,诊断标准与cTn相同。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AST、CK、CK-MB为传统的诊断AMI的血清标记物,但应注意到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假阳性,如肝脏疾病(通常ALTAST)、心肌疾病、心肌炎、骨骼肌创伤、肺动脉栓塞、休克及糖尿病等疾病均可影响其特异性。肌红蛋白可迅速从梗死心肌释放而作为早期心肌标记物,但骨骼肌损伤可能影响其特异性,故早期检出肌红蛋白后,应再测定CK-MB、cTn等更具心脏特异性的标记物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36(06):-.

[2]罗家伦,刘功传等.血清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4(3):-.

[3]苏汉文,李栋,李艳,李凝旭.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谷草转氨酶等临床应用的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06):.

[4]李铁威,丛祥凤,陈曦.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31(04):-.

[5]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09):-.

心脏病系列产品推荐

世纪沃德以助力患者健康生活为己任,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产品的开发创新,可提供心脏疾病检测完整解决方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心脏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