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关筱波.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2(01):63-65.
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关筱波
作者单位:甘肃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医院年10月—年10月收治的老年ACS患者66例,全部患者接受急诊救治,以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入院至进入急诊室时间、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急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入院至进入急诊室时间、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急诊抢救配合中,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也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以心肌急性缺血或坏死为特征,患者多伴有心绞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ACS常发生于老年群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减弱,在急性发病状况下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2]。急诊在给予老年ACS患者抢救时,提高抢救效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3]。因而在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中,缩短急诊抢救耗时十分必要。急诊绿色通道路径下展开护理配合,能够缩短患者入院至急诊室时间,也能够缩短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出具时间,对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有积极作用[4]。为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针对老年ACS患者,开展临床对照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医院年10月—年10月收治的老年ACS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接受急诊救治,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3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ACS诊断标准;②年龄≥64岁;③首次发病;④发病后第一时间入院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源性休克者;②合并脏器功能衰竭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02±3.27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3.05±3.3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对象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安排人员接诊,评估患者病情,检查体温、血压、呼吸、意识等多项体征,根据评估及检查结果进行分诊,早期给予急救处理。初步救治后嘱咐家属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联系心内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取患者血液标本送检,及时将检验结果汇报给医师。明确诊断后将患者送入病房或介入室。
1.2.2
观察组
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
(1)院前急救:院内接诊后立即出车至患者发病现场,及时以车载设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配合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判断。部分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开通静脉通道,留置针头,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留取血液标本。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可给予低流量吸氧。运输途中与急诊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变化,通知心内科医师做好会诊准备。
(2)院内急救:医院后,立即安排人员配合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急诊室,并向医师汇报运转途中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同时立即将运输途中采集血样送至检验科,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要求30min内出检验结果。医师会诊过程中,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继续使用药物,同时做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患者有自主表达能力,询问有无其他不适,对伴有心前区疼痛症状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急诊治疗前护理:各项检验结果及医师会诊结果出来前,需持续给予患者床旁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异常指标及时汇报医师。血液样本送检30min后立即联系检验科追踪化验结果,并及时上报医师。期间